在我国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的南部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的西岸和南岸呈现出规则的圆弧形,仿佛一轮美丽的新月镶嵌在中华大地上,整个湖面约2000多平方公里,湖中还点缀着51个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态使得这里成为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就是太湖。
前些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几位教授提出一个论点:太湖是陨石撞出来的。也就是说,太湖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一学说又分“陨石撞击成因说”和“彗星爆炸成因说”两种。
太湖
陨石撞击说认为: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北东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即现在的太湖。
彗星爆炸成因说认为:4800年前,一颗直径50公里的相当于一个超级大雪球的彗星,从东北向西南砸向太湖地区并在上空爆炸分裂成许多颗后,撞到地面,大的一颗撞击形成太湖,其余则撞向太湖四周形成一些小的湖泊。并造成太湖四周大量散落的铁疙瘩一类的陨击物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最新研究成果:确定石湖石棍为陨石,太湖为陨石冲击坑。冲击溅射物是指冲击成坑作用中被抛射到空中再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边地区的受冲击而变质的陆源物质。太湖冲击溅射物主要分布在石湖和太湖湖底较硬的黄土层之上的淤泥层中,说明太湖冲击坑建设物形成于全新世一万年之后。
陨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学者们对太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他们于1990年在太湖的三山岛发现了冲击变质作用的特有产物——击变岩,其中含有柯石英存在的痕迹。后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太湖沉积淤泥中的多种岩石都保留有冲击震碎和熔融的痕迹。由此,他们认为“太湖是陨石砸出来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反对者认为,要砸出太湖这么大的“坑”,至少需要直径约2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它所产生的威力超过1000万颗1945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造成我国江浙地区甚至全球性的生物灭绝灾难,可实际上这里没有发生这样的生物灭绝事件。
太湖“身世”扑朔迷离,争议仍在持续。但研究陨石坑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地质情况,还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以外的天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