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了验证宇宙胚种论企图从陨石找 到微生物胚种的试验都没有得到任何的结果,而光压产生的能量极其微小, 难以将胚种通过大气圈“压”到地球上来。尤其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充满 了杀伤力极强的紫外线和破坏性极大 的宇宙射线,所有的生命胚种,在这种 强辐射中一秒钟也不能度过。最近的星际考察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大多数人转而认为,在这样恶劣条件下的宇宙空间几乎已不可能存在任 何形式的生命孢子,更谈不上活的微生物了。宇宙胚种说受到了致命的一 击,甚至被一些人斥之为无稽之谈。
宇宙
然而,近些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 新唤起了人们对宇宙胚种说的热情。 近代对宇宙胚种说的最重要支持,还 是来自下述的两个实验。
一"是关于星际消光的实验。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曾注意到,来自 宇宙的星光,在到达地球途中,因被星 际物质所吸收而造成了星光的减弱。近代,利用人造卫星研究的结果,把来 自宇宙的星光展成光谱,发现在红外 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6微米〜 6.7微米和紫外区域0.22微米波长处均有强烈的吸收带。这就使我们有可 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实物模拟,来确认 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了消光。不久 前,英国霍伊尔教授大胆地假定,宇宙中充满了微生物,并由此造成了星际 消光,根据这一设想,他用大肠杆菌进 行模拟试验,结果真的在紫外0.22微 米的波长范围里,找到了与星光相吻合的吸收带。在霍伊尔实验的启迪下,日本薮下信助教授等人对大肠杆 菌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结果在红外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和6微米〜8微米之间均找到了相似的吸收带, 但在紫外区域减光曲线则与霍伊尔的结果稍有出入,减光曲线不在0.22微米,而在0.19微米,存在0.03微米的 差异。总之,这类实验虽未获得完全 的成功,但已向我们显示出星际空间中有细菌类生命存在的可能。
外空疾病
另一个是对生命在宇宙空间存活 能力的实验。1985年,英国《自然》杂 志发表了彼得•威伯等的实验结果。 他们把枯草杆菌置于模拟的宇宙环境中,即气压低于七亿分之一大气压以 下的高真空条件下,温度为10K时,进 行紫外照射。结果发现枯草杆菌具有 惊人的耐受能力,其中有10%可存活几百年的时间。如果枯草杆菌不是置 于高真空条件下,而是置于含有水、二 氧化碳等分子云内,其存活时间竟 可达几百万到几千万年。因此他们指出:这种云“足以在明显短于枯草杆菌 平均存活时间范围内,从这个星球移 向另一个星球,从而把生命的胚种撒 向四方”。
宇宙胚种说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 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不断地从天 外降落的陨石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
外空疾病
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不仅仅为 地球所垄断。再者,一些人注意到,地 球上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而其蔓延周期竟 与某些彗星的回归周期吻合。于是这 使他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 疫苗来自彗星。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当然也不会排斥有其他的生命孢子 的传人。
现代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 虽未能证明宇宙胚种说,似乎也还不 能全盘否定它。它只不过是将从无机 物演变为生物的条件不应在地球上寻找,而应着眼于宇宙中的环境条件。 所以,作为一种研究探索的思路,我们不应该忽视和摒弃这种理论假设。它 应该具有与其他生命起源理论相同的 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