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王”何鸿燊发妻黎婉华,当年号称“澳门街第一美人”,出身土生葡人家庭。
今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就有十五年了。澳门自明朝后期被葡萄牙“租借”至1999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总共经历了四百余年的葡治时代,期间许多葡萄牙人定居澳门,他们的后代被称作“土生葡人”。
由于定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多为男性,在娶妻时很难找到来自葡萄牙的女性。所以不少土生葡人虽然父系是葡萄牙人,母系却并非来自葡萄牙。
在澳门历史上,土生葡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能由于混血的关系,土生葡人更是出产美女。赌王何鸿燊发家就是依靠他土生葡人的原配黎婉华;另外,被誉为最美港姐的李嘉欣也是土生葡人;还有,那位被李嘉诚儿子看中,年纪轻轻就生三子的梁洛施也是土生葡人。
你可能觉得,多数土生葡人的母系应该来自澳门当地的广府人吧,毕竟澳门人口从来都以广府人为主,葡萄牙人外讨老婆自然也最有机会讨到广府妇女。但事实上,和现在嫁老外光荣的风气相比,传统上广府妇女在婚嫁上极为保守,除了少数皈依天主教的之外,很少有愿意嫁给葡萄牙人,甚至做妓女都不愿跟洋人发生关系。因此,其实绝大多数嫁给葡萄牙的妇女来自非洲、东南亚、果阿等葡国殖民地甚至日本,而澳门当地妇女中,愿意和葡人结亲的主要是性观念相对开放的疍家人。那么,谁是疍家人?
绍兴堕民:少年闰土和杨二嫂
中国人经常被印度的种姓制度惊到瞠目结舌。在印度,如果不幸出身低种姓的话,对人一生都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从事的职业有严重限制,社会交往和婚嫁也只能在本种姓中进行等等。我们可以庆幸中国总体而言并没有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不过,中国也并非人人生而平等的天堂,旧时在东南沿海一带,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往往居无定所,不能参与科举,终身只能从事不上档次的职业,和印度贱民颇有相似之处。在讲疍家人之前,先要介绍下与之处境类似的绍兴堕民。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对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一定不会陌生。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闰土一定要尊迅哥儿为少爷呢?为什么长得像只圆规的杨二嫂在周家来来往往?
在民国以前,绍兴一带有一个叫做堕民的族群。他们主要聚居于绍兴县城北侧三条东西向的平行小街,不与一般绍兴居民混居。不仅如此,他们从事的职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男人们是收旧货,卖鸡毛,捉青蛙,做戏;女的则每逢过年过节,到她所认为主人的家里去道喜,有庆丧事情就帮忙。”
堕民在人身关系上也有很强的依附性,一般都会有固定的“主人”,为了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堕民之间还会买卖主人,鲁迅对此有过相当犀利的评论:“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这是‘堕民’以外的自由人所万想不到的。”堕民见到一般居民则必须行礼尊称“相公”、“老爷”、“少爷”、“官官”、“太太”、 “奶奶”、“小姐”之类,所以经常会有年纪很大的堕民向小孩行礼的滑稽场面。
堕民就连语言也与一般绍兴居民稍有不同,《现代吴语研究》作者赵元任上世纪20年代调查绍兴方言时曾记载堕民方言和绍兴主流方言略有不同,绍兴人一听就能判断,堕民就算是想隐瞒身份也是无所遁形。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也就明白,闰土和杨二嫂正是依附于鲁迅家的堕民。这杨二嫂隔三差五逢年过节要到周家去“帮忙”,说“吉利话”正是绍兴堕民再典型不过的特征,也真不知周家有这么多过来“帮忙”的“奴才”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好端端的人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奴才呢?绍兴堕民的来源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除了少数堕民家庭是为了唱戏等原因后来“自甘堕落”当了堕民(六小龄童的章家就是这样),堕民主体如何成为贱民阶层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说他们是上古越巫的后代,有说是唐朝被遣宫廷乐师的后代,有说是南宋时期降金将士的后代,也有说是元朝被推翻后残留的蒙古人的后代(六小龄童某次声称自己是蒙古族当是采信此说)。至于事实真相如何,只能说暂时还不明朗了,所幸经过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绍兴堕民已经顺利摆脱贱籍,不用再继续当奴才了。
福州“曲蹄”疍家人
鲁迅笔下生动描绘了绍兴堕民的生存状态,但是这种世袭贱民的分布范围可是远远大过绍兴的。从绍兴以南一直到海南都有他们的踪迹,其中福州及以南地区把他们称作疍民,即本文上述的疍家人。
福州疍民又被贬称为“曲蹄”,女性则被称为“曲蹄婆”。“曲蹄”是福州话读音Kuóh-dà?的汉字写法。这种称呼据传是由于疍民终身以舟为家,船舱低矮狭小,脚被迫弯曲,久而久之变形的缘故。从现代的观点看,这个说法当然是很可疑的。首先就算疍民受歧视,也还是人,把他们的脚称作蹄殊不可解。其次,虽然船舱空间狭小,但是能把人脚搞到弯曲变形的船那也绝非等闲了。要是真这样,海军将士们,尤其是潜艇兵估计不光脚会弯,全身都得弓成虾米了。
同绍兴堕民一样,福州疍民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从古闽越贵族到元朝色目后代都有。他们一般终身住在闽江及其支流的船上。福州疍民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明朝以后在语言上逐渐为福州人所同化,逐渐改说福州话。
与绍兴堕民相比,福州疍民受到的歧视有过之而无不及。疍民不能上岸定居,不准穿绸,不可读书,科举应试就更是想都别想。福州有句俗话叫“曲蹄会做官,中原变北番”,结果还真是一语成谶,清朝雍正年间还真是下了好几道旨试图让疍民摆脱贱民身份,可就算中原变成北番的清朝,疍民上岸还是得当心,裤脚得一高一低,走路要弯腰缩颈。不然的话,真碰上“曲蹄莫上岸,上岸被打死不偿命”的事那可真是哭都没处哭。
跟印度贱民阶层经常会改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图扭转命运一样,福州疍民也是福州地区天主教传教的主要对象。明清以来,天主教在疍民间相当风行,因为相对陆上一般的福州人而言,天主教会对疍民并无太多歧视,至今福州天主教徒中疍民仍然占据相当的比例。
女海盗郑一嫂与澳门博彩业
提起澳门博彩业,多数人立刻想到的大概会是娶了四房太太的赌王何鸿燊。但是其实澳门博彩业的开师鼻祖乃是一位来自珠江口的女性疍民——郑一嫂。
与绍兴堕民和福州疍民处处被欺,像小媳妇一样终日忍气吞声的悲戚命运不同,生活在广东珠江口地区的疍民可谓扬眉吐气了。由于珠江口地形不适农业,所以今天珠江口的香港、澳门地区的原居民不少都是住在船上的疍民,乃至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都是疍家口音的粤语读音。
虽然他们也和北边的疍民一样,受到陆上人歧视,但是胆子却大多了,由于扼守航运要道,他们中不少人从事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海盗。
本文一开始已经提到疍家女子性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传统的“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对她们的影响远远不如陆上的广府人。因此港澳地区早期和西人通婚的华人妇女大多数都是疍家背景,她们中的不少人更是从事烟花行业,被陆上人称为“咸水妹”,广东疍民中最传奇的女性郑一嫂就是其中一员。
郑一嫂本名据说叫石香姑,本来是一位普普通通为广大中外顾客提供服务的“窑姐”。当然作为一个典型的疍家妓女,她的服务态度大概好不到哪里去。史料记载,疍家妓女特别爱钱,服务意识差劲,还喜欢讥讽和殴打客人。
某次石香姑的工作场所遭遇海盗打劫,她被海盗掳走,本来这是一大灾厄,但是对石香姑来说那可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由于石姑娘颇有姿色,所以被广东新安红旗帮海盗头子郑一看中,很快迎娶为妻,石香姑就变成了郑一嫂。
后来郑一在一次事故中丧命,郑一嫂竟然自己做了海盗头子。郑一嫂随后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疍家人的开放——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郑一嫂下嫁给自己和郑一的义子张保仔,完全颠覆了三纲五常。不过,即便郑一泉下有知,大概也不会特别介意,据传闻郑一本人也相当开放,男女通吃,张保仔名为义子实为娈童。
在巩固自己的权力后,郑一嫂和张保仔率领着十万海盗四处劫掠。于嘉庆十三年(1808)击毙浙江水师提督徐廷熊,生擒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次年更是攻击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勒索得巨额赎金,和她比起来,所谓加勒比海盗可就真是太小打小闹了,也无怪乎英国海军将其称为“The Terror of South China”了。
如此嚣张的海盗,想必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吧?可别小看了郑一嫂。1810年,张保仔和时任两广总督张百龄商讨招安事宜陷入僵局,郑一嫂率领十七名妇女进入广州城,直闯总督府,商谈成功。张保仔被招安,郑一嫂则封为诰命夫人,顺利洗脚上岸。
张保仔后于任上去世,郑一嫂带着儿子返回广东。这位昔日的枭雌很快嗅到了新的商机,她在澳门开了赌场,为澳门赌博业开端。不过,亦有说法她的赌场开在了广州,总之在洗脚上岸后,她成了开赌场的生意人,最后高龄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