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风格是什么
后人通过拜读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总结出马克吐温风格具有三个特色。马克吐温风格之一就是,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渲染文学作品。从马克吐温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美国西部文学具有幽默的传统。
马克吐温雕塑
其次,马克吐温风格还有第二个显而易见的特点,那就是在马克吐温作品中,经常用第一人称,也就是“我”来叙述事情。在马克吐温作品中,“我”出现在任何地方,扮演着各种各样的喜剧人物。
马克吐温笔下的“我”,大多天真,单纯,善良,老实,做事情时总是一股热血的向前冲,在一厢情愿的行动之下,总会得到事与愿违地结果。从马克吐温在作品中,塑造的“我”来看,主人公们总是怀揣着各种各样地理想,或者总是萌生一些单纯的想法。
他们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处处碰壁。马克吐温通过主人公,来说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当读者被主人公啼笑皆非的故事弄得哭笑不得时,却又想到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
与其说读者同情马克吐温笔下的主人公,不如说,这些主人公正是万千普通群众的缩影,同情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同情我们自己。马克吐温风格之三在于马克吐温擅于用幽默夹杂讽刺的口吻来记叙事情。
马克吐温在《自传》中总结自己写幽默小说的经验。他告诉读者,自己能坚持写书三十多年,都是因为自己能把握写作方向和写作目标。
马克吐温生平简介
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个版本,至今仍在各个国家流传。关于马克吐温简介,很多书籍中都有记载。而通过马克吐温简介得知,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于183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乡村。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便已去世,为了解决家中生计问题,马克吐温被迫停学,到家乡附近的工厂中当了一名小工人。后来,马克吐温换了很多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以及记者。
在生活中,马克吐温接触了很多有趣的小品,这让他萌生了创作文学小说的念头。马克吐温一生著有大量作品,涉及的题材丰富多样。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领域,马克吐温均有涉及。
马克吐温的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感,他用幽默辛辣的语言批判了人性的丑恶之处,并且表达出对普通民众的同情。马克吐温早年间从事过排字工人、水手等职业,所以马克吐温对底层民众疾苦的生活大有了解。
当他拿起手中的笔写故事时,就会折射出社会的丑陋现象,并且具有潜意识地为底层百姓呐喊。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因此马克吐温被美国人民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去世,终年75岁。后来,马克吐温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艰苦的,漂泊的,但正是由于他这样的童年经历,早就了他日后诙谐的性格和作品创作的源泉。
童年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出生于1835年11月30日,当时他的家乡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他的父亲名叫约翰·克莱门斯,是一位乡村律师,收入并不客观,因此家中的条件也捉衿见肘。马克·吐温的家中共有七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老六。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四岁的时候,他就和家人一起迁居到了密苏里州汉尼拔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口城市。既然是港口城市,当然每天都可以见到大海,这让马克·吐温对大海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的灵感。
在马克·吐温所在的那个城市,当时是属于南方联邦的奴隶州,因此马克·吐温对奴隶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在他的作品中,解放奴隶成为了主题之一。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患有肺炎而去世。由于父亲的亡故,使马克·吐温原本经济拮据的家中一下子变得更加一贫如洗了。因此,才年仅十一岁的马克·吐温,就开始到附近的印刷所去当学童。学童并非是他的主要工作,在印刷所完成了当天的报刊印刷之后,马克·吐温还要到街上去兜售当天的报纸,因此他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报童。后来,他还先后从事过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
马克·吐温的童年给他造成了不幸,同时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他从事的报社,印刷社等工作,也引导他逐渐进入了文字工作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