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神剧大行其道之前,辫子戏占领电视荧屏很多年。
看得最早的,大约是《宰相刘罗锅》吧。根本可算得上万人空巷,与《射雕英雄传》的收视率有得一拼。
在这部剧上,和珅在皇下面前,总是自称主子,而刘罗锅呢,则总自称为臣。
事先看来,还以为刘罗锅如此做,是保管一个大臣以及读书人的尊严呢。
后来才晓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主子,可不是谁都能自称的。
——满洲大臣奏事,同有称臣或主子者。乾隆戊子下谕:“嗣后颁行私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主子。”所以存满洲旧俗也。
旧俗二字,阐明主子此称,实践上是满洲的风俗。
——当未入关以前,满洲曾奉献于高丽,其表文,自称后金国主子。可见主子二字之来历,实为关于上国所通用,其后逐相沿成习耳。
主子一词,最后没有那么多感情颜色,也不会让人觉得很自大。而是作为仆役与主人很亲近的表现。也许是他们渐渐懂得汉字承受汉文明之后,才知道,这个“奴”字,不是啥好词呢。
我们在历史书里学过,仿佛是汉光武帝,给日本列岛上的某个国度,赐过一个名字,委奴,还给了枚金印,汉委奴国王。到了唐朝,来东土学习的日自己越来越多,懂汉语了,发现,委奴,并非什么好称谓,于是,他们开端弃用中原王朝所赐国名,而太阳升起的中央开端自称日本了。
乾隆此旨,乃是为了均衡满汉文明。私事称臣,私事称主子,既表现本人作为正统王朝该有的标准,又表达对满大臣们密切之心——由是可知,汉人大臣想称主子,真没这资历——并非你官不够大,或许你与皇上不够亲,而是从血缘里,就决议了。
当然,也有例外,“蒙古、汉军亦同此称”。汉军也有八旗,乃是归附清朝最早的那些人组成的。他们的关系,与清朝统治者,自然比后来用武力降服的那些,又近得多。这可算是特别的恩宠了。与元朝时将南方的汉人称为汉人,而北方的,归入南人异曲同工。
只是,乾隆下诏之后,“久之,满臣奏折无论私事私事,俱称主子,以为媚矣”, “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主子,虽与督抚会衔,而称主子如故,不能与督抚一概称臣也”。
随着浸淫汉文明日久,主子这个充溢“光彩”的词,最终成了一个普通的汉语词,与我们如今所称意义相反了。只要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才干称臣,其别人,在皇帝眼里,就等而下之了,连称臣的资历都没有。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