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唐代西域女子妆容:唐朝女子如何化妆

2017年3月16日19:49:40野史秘闻1,236阅读模式

新疆考古再现唐代西域女子妆容,她们如何化妆?。近日,考古学家正在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进行着考古工作,目前古墓已经出土了许多的文物,包括绢画,女舞俑、仕女俑、劳动俑等。这些文物真实的再现了唐朝时期西域女子的妆容。请跟随我的脚步来看一下西域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网络配图

考古工作者在距今2800年的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中发现一具老年妇女的尸体,她双眉如柳叶,色黑如初描。考古人员还在2500年前的鄯善县苏贝希古墓、汉代的温宿县包孜东古墓、洛浦县山普拉古墓中都发现了用于描眉的眉石和石眉笔。

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画眉的风气日盛。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中的那位正在下棋的贵妇人以及旁边站着的侍女们的眉型描绘得又黑又宽,反映了当时描绘阔眉的风尚。这件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女舞俑的眉形与众不同,基本呈“一”字形,浓密、平整、简洁,宽窄适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用“花钿”掩瑕。现代女性常用遮瑕膏掩盖脸部的小斑点,在古代,花钿作为一种额饰,成为掩瑕的工具。花钿通常用色纸、鱼鳞片、金箔、丝绸等多种材料剪成花样粘贴而成,也有直接用颜料描绘在额头上的。  

网络配图

花钿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桃花形、梅花形、菱形、宝相花形等,颜色多有红、黄、绿等。最为精彩的是一种“翠钿”,它是以各种翠鸟羽毛制成,饰物呈青绿色。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绢画中的女子服饰华丽,额际间贴的翠绿的菱形花钿十分醒目。女子在前额上涂画黄粉也是唐代西域女子中流行的一种妆饰。随着佛教思想的渗入,西域各地的文化艺术及民间风情等也渐渐输入到中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在自己的额头涂染上黄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黄额的习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出土于吐鲁番吐峪沟古墓的那幅唐代绢画《乐舞女图》中的仕女,身穿回鹘式翻领彩金锦窄袖服装,头梳高耸的发髻,额上描绘的黄色圆晕清晰可见。  

网络配图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藏中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绢画和彩绘女舞俑所表现的仕女和舞女,面部还有一种特殊的面饰,在女子太阳穴部位各画一条红色弯弯的新月形,有的还故意描绘成残破状,宛如白净的脸旁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工整者形如弯月,复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之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一件唐代女舞俑脸上,能清楚地看到斜红的妆饰。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野史秘闻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特洛伊木马,当年希腊军队攻打特洛伊,眼见久攻不下,便想出了特洛伊木马内装士兵进城的妙计。然而,这也是艺术加工,翻阅任何正史,都找不到关于特洛伊木马的记载。该谎言之所以凭空出世,主要还是为了宣扬希腊人的...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野史秘闻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画,其实李嵩并不是专业的画家,他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绘画技能,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李嵩的绘画相当于自学的,他原本是一个木工,因为手艺精湛,审美颇佳,才跟随专业画师学画,后来就...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野史秘闻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对美国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说明了这个国家对于黑人的鄙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有望达到人种平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奥巴马是欧美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统治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野史秘闻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在民间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三国英雄数马超”。马超之所以给人们留下勇冠群雄的印象,这还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马超,出身于将相之门,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家世显赫。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