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女真人,大家都会想起“精忠报国”的岳飞,当年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朝铁骑可谓勇猛。建立金朝的民族就是女真人,他们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达百年,先是灭亡了北宋,接着又压得南宋喘不过气,可以说,当年的女真人是宋朝的大敌人。女真人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并不长久,公元1234年,金朝最后一个皇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在河南蔡州自缢而死,金朝灭亡。然而南宋也并未因此得利,数十年后,南宋也被蒙古灭亡了。
此后,中国进入元朝统治时期,然而元朝国运更短,统一中国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元末依附于红巾军的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先后消灭了元末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并且实现对东北女真人的统治,特别是明朝永乐皇帝时,明朝对东北女真地区的统治更加巩固。但是明朝一直未能完全征服蒙古,甚至在明朝中后期频频被蒙古军队打败。明末,女真人的后代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落的过程中建立了后金,并占领了明朝辽东的大部分地区。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族名也改成了满洲。1644年,李自成攻灭明朝,清军同吴三桂联合打败了大顺军,并逐步统一了中原南北。
自此,女真人再次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那么,作为四百年后入主中原地区的女真人,他们是如何看待400多年前扎根中国北方的金朝的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金朝皇帝的所作所为呢?他们从金朝的兴衰历程中又学习到了什么?
认为清朝和金朝一脉相承
女真人在不同时期的史书中有不同的称谓,女真人在秦汉以前被称为肃慎人,汉代时被称为挹娄,隋唐时被称为靺鞨人,到五代时才被称为女真。辽朝后,女真人在史料中有时被写为女直人,因为当时的辽兴宗叫做耶律宗真,因为避皇帝的字讳,女真人被写为女直人。金朝同清朝的共同特点是都发源于东北并进入了中原地区,当年的女真完颜氏和清朝的爱新觉罗氏都是带领女真人进入中原的领导力量,他们在兴起、入主中原、治理中原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显然清朝皇帝也意识到了这点。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后金”二字其实是史书的记载,努尔哈赤建立的就是“大金国”,他认为自己就是女真人的后代,所以才建立金朝来复辟这个朝代,只是因为汉文史书为了同两宋时的金朝相区分,才写成了后金。而后金被蒙古国人称为爱新国,其实也是金朝的意思,爱新即是金的意思。
但有时候碍于形式,清帝不方便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例如明朝崇祯时期,皇太极多次侵入北京抢掠财物和人口,激起了明朝君臣的仇视,也在汉人百姓中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后来,后金想同明朝议和,皇太极特地写信给明朝,说“你们明朝不是宋朝,我们也不是金朝,不能把现在的情况同当年相比。”皇太极说的显然不是他内心所想的,毕竟如果要议和、要缓和关系,只能采用这样的外交辞令,同时也说明了他意识到明朝君臣已经把后金看成了同“金朝”有关系的朝代,即如果明朝同后金议和,崇祯帝就会被臣民视为宋高宗、议和大臣们会被视为秦桧之流。
金朝统治范围
清朝皇帝对女真人建立的渤海国和金朝都十分认同。乾隆皇帝曾说,“我们清朝发迹于东北,山川钟秀,和当年金朝兴起的地方同属一地。”他还说“满洲”一词的发音同古代“肃慎”二字的发音是相似的,他认为满洲人是肃慎人的后裔。乾隆帝在拜谒了北京房山的金太祖睿陵之后,作了《谒金太祖睿陵诗》:“开国金源肇自东,一时攀附会云风。丕承肆伐追辽帝,善任知人类沛公。史策鸿猷传赫奕,睿陵佳气閟茏葱。建康前岁犹亲奠,况复龙兴渤海同。”在文中,乾隆帝提到清朝和金朝都是发源于东北地区,并把金太祖跟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认为他知贤善任,所以金朝才会强大,体现了他对金朝皇帝的认可和认同。
后来,乾隆帝命大学士们编撰了带有满洲人族谱性质的史书《满洲源流考》,编撰这个书,就是乾隆帝为了把满洲人的历史同女真人的历史连接起来,以说明女真人的历史非常悠远。同时,乾隆帝还认为,虽然现在使用的满文源于努尔哈赤时期,但是强调满洲人的语言同当年的女真语是一脉相承的。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画像
清帝把金朝陵寝视为“祖陵”
明朝末年,随着满洲军队的频频入侵,明朝君臣十分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便听信了旁门左道,认为把北京周边的金朝皇陵毁掉,那么满洲人就会遭受厄运。于是,明朝便毁坏了金朝的陵寝,所以当时满洲军队侵入到北京周边的时候,特地去拜谒了自己的“祖陵”情况。当时,皇太极在北京房山遇到了几个汉人读书人,读书人说他们这里的人世代为金朝皇帝守陵,希望皇太极能够收留他们。皇太极说,你们是守护陵寝的有功之人,现在我还不能带你们走,先赐给你们一些财物,等到以后我占领北京之后,你们就是我的臣民了。
清朝入关后,清帝十分重视金朝陵寝的修复,顺治帝命令对金陵进行维修,并立了御制碑文,顺治帝在文中说,“满洲人从东北兴起并占有了中原,并没有毁坏明朝的帝陵,而当年明朝却毁坏金陵,实在罪大恶极。”并向金朝皇帝“汇报”自己对皇陵的修复情况。乾隆十七年,清朝皇帝再次命令对金朝皇陵进行修复和扩建,使得金朝陵寝的规模得到提高。
1918年日本人拍摄的金世宗陵碑亭和陵墙
修完了陵寝,接下来便是如何祭祀了。清朝皇帝十分重视祭祀金陵,也多次前往祭祀。先是把金太祖和金世宗的牌位放进了北京阜成门外的历代帝王庙,以表示对金朝正统性的认可。顺治十四年,金朝陵寝的维修完毕,顺治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康熙年间,康熙帝也多次遣皇子前去祭祀,让他们不要忘记祖先。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亲自祭祀金陵,并带上了当年金朝的皇族完颜氏。到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把金朝亡国之帝金哀宗牌位列入了历代帝王庙。乾隆时编撰的《八旗氏族通谱》中,原本金朝皇族完颜氏的排名是放在了后面,但是乾隆帝特地命令把完颜氏往前放,直接放在了爱新觉罗氏的前面,排名第一。这一点最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乾隆帝真心觉得金朝女真人就是他们的祖先,金朝就是他们的“先朝”。
清朝统治者以金朝的历史为借鉴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就以金朝兴起的情形鼓励族人,并把金太祖等人视为自己的榜样。努尔哈赤曾经强调:“我起兵抗明就是因为明朝对我们女真人的欺压,这一点同当年辽朝对女真人的欺压是一样的。”因此,努尔哈赤勉励贝勒们和他一起学习金太祖,团结努力,开创新的事业。
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之后,更加重视对金朝历史的学习,命令人去搜集汉文史书,并命人翻译《三国志》、《辽史》、《金史》、《元史》等史书。皇太极崇德元年,此时皇太极已经称帝,后金也改名为了大清,于是他召集满洲、蒙古、汉人的重臣,当众命人宣读关于金世宗的生平事迹,并说:“金世宗,在蒙古人和汉人眼里都被视为明君,被后人称呼为小尧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当众宣读世宗的事迹,增进了大家对金朝历史的了解。此外史书还记载,有一天,皇太极做梦,他梦见自己到了明朝的皇宫,遇到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见到他还挺开心,亲自送了皇太极一本《金史》,但很快皇太极就醒了。天亮后皇太极立刻召集诸王贝勒,告诉他们关于梦的情形,他们都说这是吉兆,认为明朝是要把江山送给皇太极,皇太极听了十分高兴。
大清会典图卷记载的清代服饰
通过学习史书,清朝皇帝意识到了金朝灭亡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是金朝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例如尚武好战的性格和骑马射箭的本领,于是清帝要求满洲人以金朝为借鉴。崇德二年,皇太极曾说,“当年金熙宗和完颜亮废弃了女真人的衣冠,使得女真人的一些习俗丧失,这样做是非常有危害的,如果我们满洲人也这样,我们也会失败的。”到了乾隆朝,清朝已经入主中原一百年,一些满洲人逐渐丧失了民族特征和语言,乾隆帝忧心忡忡,在阅读《嘉礼考》后,他认为里面对辽、金、元的民族服饰记载不够详细,要求修改,并强调保持民族特征关系到大清朝的国运。虽然清朝帝王意识到“汉化”的“风险”,但实际上这一过程不可逆,因为只要同汉人交流,就不得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到了清末,满洲人汉化已经比较深了,例如清末民初人刘体智在《异辞录》中记载,“满洲大臣向皇帝汇报情况,如果是面对只懂汉语的慈禧太后就觉得轻松,如果面对的是懂满语的光绪帝则觉得压力很大,因为很多满洲大臣已经不会书写满文和说满语了。
把文字狱的范围追溯到宋朝和金朝史书
乾隆帝在阅读史书时,认为史书记载的女真发音同实际发音区别较多,且汉字多存在歧视意义,因此要求进行校对,他认为女真语同满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金朝的“猛安谋克”就是清朝的“明安”、“穆昆”的意思,即千夫长、百夫长。同时,乾隆帝对元朝修的《金史》也不满,认为主要有三点问题,一是文义混乱,一下称呼蒙古军队为天朝大兵,一下称呼金朝军队天朝大兵;二是很多地名是错误的,以至于无法确认这些地方是指哪里;三是对书中的谶纬之论表示不满,因为书中提到因为金朝俘虏了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所以金朝在防御蒙古大军时才会有汉人将领的投降,最终导致了金朝的灭亡。
除此之外,清朝还把文字狱的范围扩大到了宋朝和金朝的史事上,乾隆四十六年,两淮盐政图明阿抽查了284种戏剧,认为其中有涉及明末清初、宋金关系等方面“情节失实”的戏剧,建议进行整改。乾隆帝同意进行整顿,但是要求不要声张,以免引起社会太多的议论和问题。
后来,清朝编撰《四库全书》,一些文臣在收集宋朝和金朝史书时,特地将里面的“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以免乾隆帝看到这些字眼不高兴。大概是文字狱给这些文臣的压力太大了,造成他们过于敏感,以至于乾隆帝都认为这样改有点太过了。乾隆帝说,孔子、孟子的著作都使用了“夷”字,所以就不要改了,而且使用这个字的史书太多,也根本改不完。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真的是很推崇和认可金朝的。原因如下:
一是同样是女真人,清帝对金朝有天然的亲切感;二是对金朝兴衰进行学习,可以避免满洲人重蹈覆辙,并激发满洲人进取心;三是强调了金朝的正统,就相当于奠定了自己的正统。清朝取代明朝,获得政治上的大一统,但依然有汉人认为满洲人是夷狄,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华夏沦丧”,因此,清朝皇帝通过对金朝的尊崇,强调女真人入主中原古已有之,且已获得认可,显然对树立清朝的正统性十分有帮助;四是通过对金朝历史的校正、对涉金文学作品的管控,来控制“异端”思想,避免金人或满洲人被“丑化”。
参考资料:
阿桂:《满洲源流考》.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
庆桂:《国朝宫史续编》.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官修:《清朝通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
王先谦:《东华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昭梿:《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刘体智:《异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本文原载于“凯风智见”,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原标题为《绿叶对根的情意——清廷之金朝崇敬》,现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