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是什么时候?

2017年3月12日21:22:31历史解密174阅读模式

以铸刑鼎公开成文法,其目的正同当代立法一样,具有巩固改革成果的重大使命。同时,公开成文法,必然需要体系化的法律准备和民众可读的文化知识储备,二者缺一不可。

郑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的条件及意义

文 | 沈玮玮(华南理工大学教师)

公元前536年3月,郑国执政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中国历来有成文法的传统,不仅如此,还有法典化的传统。法典化乃成文法的最高级形式。约一个世纪之后,在魏国变法的李悝制定了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这一个世纪成文法向法典化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由春秋战国之际列国纷纷变法革新以提高竞争力的结果。正如子产的刑鼎,也是子产对他从公元前543年以来所进行的诸项改革成果的总结,“鼎”本来也有“鼎革”“鼎新”之意,象征着变革与革新。

春秋战国之际的改革是整体性的改革,子产的改革千头万绪,其中包括治理郑国城邑与农村,有土地整顿、住宅改造、水利规划、赋税厘定等,甚至涉及官员利益重新分配。虽然改革艰难,但成效显著,就连不轻许他人“仁”的孔子,也认为“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总之,在子产公元前522年去世之前,郑国一直治理得很好,刑鼎的推出正是在子产改革颇有成效之际,为巩固改革成果而作,目的是保障子产的改革策略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这样讲的话,刑鼎的内容必定是成体系的,不是今天铸上一鼎,隔三差五地再铸上一鼎。“鼎”乃帝王象征,不可言而无信,这才有“一言九鼎”之语。因此,铸刑鼎的前提条件便是刑的内容已经有了体系化的雏形。

以铸刑鼎公开成文法,其目的正同当代立法一样,具有巩固改革成果的重大使命。同时,公开成文法,必然需要体系化的法律准备和民众可读的文化知识储备,二者缺一不可。正是在经由整体性成功改革经验所提供的体系化的法律规则,和文字传播广泛与思想繁荣这样全民大学习的环境下,铸刑鼎才成为可能,成文法的法典化和公开化才成为可能。这也是以子产为代表的春秋之际法家“以法治理”的两大重要前提,当下我们的立法大多也是依靠这两大前提来启动和推行的,一个是调研,一个普法,调研类似于构建体系性的规则,普法就类似于广而告之了。

沈玮玮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