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逢比干讲了什么
龙逢姓关,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部下。他出生在奴隶主家庭,从小善良,深明大义。年少时就应征朝廷号召,平定边界之乱,因此被任命为大夫。夏桀杀父继位,残暴无仁,杀害了许多的忠臣良将,搜刮百姓之财,修筑王宫,过着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
比干剧照
当时有施氏向夏桀进献一为美人,名叫妹喜。夏桀得到妹喜之后更是沉迷于寻欢作乐之中。夏桀朝代,民不聊生,百姓怨恨,都希望夏桀快点完蛋。
龙逢看不下去,决定冒死进谏。关于龙逢被杀有三种说法。一说龙逢借献黄图来向夏桀劝谏。但是夏桀根本不在乎什么黄图,把图给烧了,还把龙逢关了起来,之后又杀了龙逢。第二种说龙逢没有献图,只是劝谏夏桀不愿意离去,夏桀根本不听直接把龙逢关起来杀了,以后其他臣子看到夏桀都躲得远远的。第三种说法是夏桀召见龙逢,让他陪看各种酷刑,还问龙逢怕不怕,龙逢直接劝说夏桀,夏桀听不进去还直接对龙逢用上各种酷刑,龙逢被残忍的杀害了。
因为龙逢所在的朝代比比干早,所以龙逢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敢于以死来谏言的忠臣。比干是夏朝后的商末期纣王的臣子。比干年老,是商代王族,身为纣王的叔父,他担任了商朝丞相一职。商纣王和夏桀一样残暴,荒淫,纣王宠爱的是妲己,同样的淫乱不堪,民怨载道。于是比干义不容辞上前劝谏,纣王被劝得不耐烦,直接挖开比干的心脏。纣王如此残忍引来百姓和群臣的愤怒,最后终于走向灭亡。
后人把龙逢和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代表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民请命,舍生大义的感人精神。
国神比干的民间故事
比干之所以被称国神。是因为其人品非常之好。他忠心为国。这时候大概会有人说,他是王族嘛,他不为谁为啊?这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前途,或者为了自己的宝藏,是不喜欢说实话的。
比干戏剧照
可是比干不这样,比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纣王越不愿意听,他就越偏偏要讲。为了突出他的忠心直谏嘛。其次就是比干认真,做什么都特别的认真,连向纣王提建议都在纣王房间门外待了三天,逼着纣王做选择。
三天时间,再好的耐性也没有了,之前再多的情谊也被磨光。就这样,纣王生气了,真的生气了。之前的仇,今天的恨,一块解决了吧。你不是要答案嘛,你不是逼着我听你的话嘛,我偏不听,我看你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了。找不准没关系,我告诉你。你不是要死嘛,我成全你。我要你死你得听我的话,这就是我当商王的好处。
妲己的胸口痛,向我要圣人心要了那么久。我们谁都知道你是圣人,就你是圣人。本来我念着你是我叔叔,我护着你,不让你死。今天我看看,你还真是留不得了。那就死了吧,我看看你的肝是不是有七窍,流出来的血是不是红色的。
比干就这样不甘心的死掉了,结局证明了他是圣人又怎样?他的人已经不在了。人们喜欢用神来称谓比干,也给他戴了好多的帽子,其实他就是个普通人而已。
比干的儿子都姓什么
比干是商纣时代有名的不顾生命,敢于谏言的老臣。商纣众所周知,荒淫无度,酒池肉林,后得美女妲己,更是每日与女人饮酒过日,荒芜朝政,残暴无仁,民怨沸天。比干觉得国王有过错而臣子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在朝殿苦苦等待纣王出来,规劝三天而不离去。
比干剧照
纣王恼怒问他凭什么这么坚定的劝阻君王,比干说了很多圣贤之道,纣王听了烦躁直接说,听闻圣人有七心玲珑,那我就剖开你的心,看看你有多圣贤吧!于是可怜的老人比干就这样被残忍杀害了。
那么比干除了忠诚德义驱使他敢言劝谏外还有其它原因吗?原来比干姓子,是商朝太祖帝太乙的小儿子,年轻的时候就辅佐哥哥商王帝乙,后来帝乙死前又把太子也就是帝辛托付给比干照顾,所以说比干是商纣王帝辛的亲叔父。
比干位任丞相,在位的时候主张生产,减轻徭役赋税,对百姓体察爱惜,可惜出了这样一个暴君无仁。比干死后,天怒人怨,商朝百姓愤怒不已,反商诛杀纣王的势力也如火山下的熔岩即将喷发。
东周时比干被称为三仁之一。比干不姓比,比干和商纣王同姓,姓子。
干死后其妻子带着儿子儿媳逃离国都,比干大儿子妻子已经有身孕多时,逃难到林中,在石屋产子后代以林为姓氏,而另比干两个儿子则改为王氏,比干后人并没有追随商朝的王姓子,而是相继改姓成为林姓和王姓始祖。
封神榜比干的正确读音
这是两个非常普通的两个字,读作“bi gan”。分别是第三声和第一声。不管对与错,我就是觉得这样读起来很好听,多读几遍就可以听成“饼干”,突然间就少了好多严肃感。
比干祠堂
但是根据百度字典的释义,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bi gan”第二个字是读第四声。别问我为什么,这是人名。人名的读音向来没有道理,只有规定。
如果硬要扯点儿什么的话,我们可以从“干”这个字下手,这个名字的读音争议也是在这个字上。
在读第一声的时候,表示的意思很多,多是偏中性的“相关联”的意象。也可以用来做姓氏,或者是消极的表示浪费,白白地耗尽的意思。还可以表示数目。贬义的意思里就是伤害,触犯,打扰别人。这样看来,这些意思不管哪一个用在名字里,名字的含义都不好。毕竟中国人在帮孩子们取名字的时候,总是想取一个好的寓意,或者是寄托点儿希望。
在读第四声的时候,意思会更好一点,多表示事物的主体部分或者是重要部分,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意思就是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从父母给孩子取名字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意思更符合他们的心里,所以读第四声会更加好。
但是换一句话,不过是个名字,只要我们读起来上口开心就好,当然如果你硬要向古人表示尊重可以去抠字眼。还有最重要的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
文财神比干的高清画像
咱们古代中国是一个思想并不是多么很开放的封建国家,老百姓们相信有鬼神的存在,那么文财神比干呢就是我们汉族民间崇敬的一位财神爷,人们祭拜他信仰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财神画像
说起比干,那我们要从他生前开始讲起,比干是生活在商王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勤劳肯干有着极大的天赋,在治国方面很有才能啊!他一生一共辅佐了两任大王,一任是他的哥哥,另一任是他的侄子,位居丞相之位。但是他的侄子商纣王呀,荒淫无度而又残暴不堪,整日沉迷酒色导致人民困苦不堪,民不聊生,作为丞相兼叔叔比干当然不能眼睁睁看他这样,所以他到摘星楼上强谏了三天!
可惜事与愿违,他的这个举动并没有说服暴君改变自己的品行,反而把他给惹怒了,纣王下令杀死比干并且挖掉了他的心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其实在这里面比干并不是这么死去的,而是纣王身边的宠妃妲己为报一己私仇谎称自己病重,需要一味七窍玲珑心做药引,然后挑唆大王挖去了他叔父的心脏。
可见这个纣王是多么残暴无度!比干死后升入天堂,玉皇大帝见他生前如此恪尽职守,但是为国事无辜牺牲,加上他失去了心脏并不会起什么贪心之念,所以封他为掌管人间财库的文财神,享受世间香火受人膜拜。
比干的后代是否存在
国神比干被挖心而死的时候,他的夫人妫氏刚刚怀孕三个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妇人担心会祸及自身,于是拖着笨重的身子逃出了朝歌,这也是人之常情,并无需谴责之处。
比干雕像
逃出国都后,她选择在现在的河南省也就是比干的祖籍落脚,并在一个石头房子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坚,这个孩子也成为了后来林姓的始祖,对于她选择回到比干祖籍生下孩子,我是十分感动的,因为它体现出的是伉俪情深的情怀啊。
之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武王讨伐纣王,天下就此安稳下来。于是,可能是带着惜才的心思,周武王到处寻找比干的后人。这时,有人告诉他,比干有一个遗腹子在长林,所以,周武王就以林来命名他的姓氏,将林这个姓赐给了比干的儿子,所以,比干的儿子成了林姓始祖,而比干也就成了林姓的太师祖了。这也间接地赋予了比干另一个留名青史的理由。
现如今,林姓后人也就是比干的后人在各个领域内都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这个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也就不用举例说明了。再者,那些被周武王封为比的人,也是比干的后代。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就对比干后人的来龙去脉很明白了,也就是说林氏一族就是比干的直系亲属,在比干死时,他的儿子就逃到了一座名为长林的山上,后来被周武王发现并赐名,才形成了今天的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