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攻南京,入城首功为邵阳李臣典,载诸当时诏奏,似无疑义。然而,朱洪章才是第一位冲入南京的将领,这种说法也很有说服力。
湘军攻南京
作者:谭伯牛
湘军攻南京,入城首功为邵阳李臣典,载诸当时诏奏,似无疑义。然而,朱洪章才是第一位冲入南京的将领,这种说法也很有说服力。
朱洪章(1831-1893),字焕文,贵州人,苗族,官至总兵,谥武慎。20岁,洪章加入时任镇远知府胡林翼的勇队,再改隶塔齐布麾下,后入曾国荃之军,参与攻打南京。他在地域主义严重的湘军,“以黔军特立”,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血汗。他指挥工兵开挖地道,“垂成而陷”,400人无一生还,他也差点牺牲。擦干泪,继续挖,总算成功。克城前夕,洪章愤而出队,受了令箭打前锋,于地道爆发后,“从火焰中跃冲缺口上”,牵引部下,“肉薄蚁附而登”。等他的敢死队进了城,才有“诸将从之”。
这段记载见于他的自传。曾国荃为他自传作序,也是一篇证词,谓“甲子金陵之役,(洪章)于枪炮丛中抢挖地道,誓死灭贼,从城缺首先冲入,因而削平大难”。然而,作序时已是光绪十六年(1890),洪章二年后便过世。作为前敌统帅,国荃为什么不在20年前如实报告,让功臣享受实至名归的待遇?
一般解释是,当日跟随洪章入城的“诸将”之一李臣典,克城半个月后病逝,曾国藩“深为可悯”,遂授意幕府调整功臣次序,将臣典换为第一。细节则见于沈瑜庆(贵州巡抚,“中兴名臣”沈葆桢子)特为洪章鸣冤的诗序,略谓,洪章知道自己被黑,愤愤不平,找国荃要个说法。国荃能说什么呢,乃“以靴刀授之”,说,次序调动,这事由我哥做主,我不知情,但我知道实际操作的人,是幕客李鸿裔。你手刃他,解解气,如何。洪章“笑而罢”。张之洞据此,还专门奏请为洪章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李家不高兴了。臣典之孙世由,虽好佛学,对此却不能忘情。他说,爷爷辈的老帅老将军只剩下一个朱洪章,偏还“黄金满籝”,到处找人写翻案文章,积非成是,以致“听者不察”,谬种流传。于是,他也搜集了一些官司记载,为先祖正名。
掌故爱好者黄濬却不爱听这话,他说,到底谁第一个冲入南京,还真有疑义。第一,“国人例归功死者”,臣典破城不久即死,大家徇乎人情,归功于他,可以理解。其次,洪章不是湖南人,在军中或受排挤,以至湘人攘其功,也能理解。第三,找到曾国荃原奏,登城九将,不仅洪章排名第一,甚至臣典犹未列名。最后,曾国荃之序,沈瑜庆之诗,张之洞之奏,这岂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因此,他敢说“朱洪章首功,当时必有极普遍之传说,殆可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