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2017年2月18日17:08:58野史秘闻765阅读模式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作为清朝历仕三君的元老大臣,其在政界的鼎盛时期是雍正年间平步青云,众所周知他是以政治才干与文笔之佳而扶摇直上的,如今历史上还流传着他初入仕途时与康熙之间关于一首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 影视剧照

张廷玉的文笔好是出了名的,他的诗文作品中,最出名的必然要数“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这一首,它被后世改成歌曲或用在影视作品中,知名度极高,据悉当时康熙也正是因为这一首诗而对张廷玉赞赏有加的。

康熙年间,张廷玉还是个初入仕途的新进士,有一天他在万里长城闲着散步,诗兴大发便作诗一首,趁着无聊顺便还把诗句刻写在城墙上。后来康熙前来此处巡视,碰巧看见了城墙上涂鸦着的诗句,大为震惊,但是康熙帝非但没有因为诗文中消沉的语句而生气将张廷玉定罪,反而当众大声宣称此后大清将永远不再修筑长城,此后更是对张廷玉多加重用与提拔。

这个典故被颂为历史美谈,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定程度上康熙帝或许胸襟气量比许多汉人皇帝更甚一筹,其自信使他没有因为这样的诗句而搞文字狱,想必康熙帝也已经深深地体会到,长城再坚固,也不是巩固一个民族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

而张廷玉的这首诗,实在是史上难得的佳作,诗文工整有气势,前文讲出了人生自然循环的规律、国家改朝换代的无奈,尤其是最后一句,以对偶的句式写得气势磅礴、感概万分,千古流芳。

康熙王朝张廷玉是谁演的

康熙王朝这部剧讲述了康熙帝的一生,从他青年时期到最后的驾崩,他遇到的人和事都完整地被拍摄出来。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张廷玉作为雍正时期受到重用的人,其实在康熙时已经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并且受到康熙的褒奖。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康熙王朝张廷玉剧照

张廷玉在历史上初入仕途就是在康熙朝,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雍正登基,他才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显然不可能完整地复述他这么一个小配角的人生,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什么时候出场的呢?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张廷玉出场是在后期,即电视剧的第三十八集。在这一集中,康熙去巡视长城,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都劝说康熙重修长城,认为长城能够防守外敌入侵。但是康熙却认为防守外敌的主要功绩不在长城,而是在人,所以他决定永不修长城。张廷玉因为一句万里长城万里空的话引得康熙龙心大悦,立即提拔了他。

而张廷玉最重要的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三集。在这一集中,张廷玉要运粮去漠北,在向孝庄辞行时,孝庄意识到自己和苏麻喇姑即将死去,就让张廷玉去找苏麻喇姑。希望能给康熙留下苏麻喇姑最后的话。而苏麻喇姑在给康熙写了一封信后,原本是要交给张廷玉的,但是最后却亲自烧掉了这封信,且让张廷玉转告皇上她的行为。但最终张廷玉什么都没说,让康熙和苏麻之间最后的联系都断了。

三朝元老张廷玉的简介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 剧照

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玉看到一副名画甚是喜爱,回家后更是屡屡赞叹。张若霭还以为父亲十分想要,便私自去将该画要了回来,谁知张廷玉看到后极其生气,指责儿子夺人所好,命他马上物归原主。

张廷玉性格仁厚,但治理官员十分严苛,他掌管吏部时,部下有老奸巨猾的“张老虎”,常年为非作歹人人恨不得能诛之,张廷玉不顾多位官员出面求情,执意将其惩办。还有一次,因为一份文件上的县名“元氏”被写成“先民”,张廷玉便发现是有人刻意篡改以勒索外省,于是驱逐了奸诈的官员。

张廷玉的工作内容很大一部分是文字工作,编写文史、草拟谕旨、跪受笔录等等,张廷玉无论工作内容多复杂繁琐或者是多辛苦,均能完成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甚至日批百份文件,日夜加急不休也从未出过差错,可见其文思敏捷,能一人办十人的工作。

可惜后来由于张廷玉有一女婿涉案违法,因此张廷玉受到牵连晚年财产几乎被收缴,他死后配享太庙,谥文和。

张廷玉的历史评价如何

张廷玉,清朝元老大臣,工作上他一丝不苟,处理公务绝不过夜;作风上,他生性高洁清廉,绝不私拿他人之物;才干过人,在位时期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做出许多重要举措,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极高。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之墓

张廷玉上任以后,着手整治官场风气,严格摒弃行贿贪污之风,惩治了作风不良的贪官污吏,初入仕途便得一众好评。

张廷玉任篡修官时,主要负责文字工作,雍正年间,几乎由张廷玉一人独揽所有撰写谕旨的工作,编写相关文书、实录以及担任明史等多本史书的主编。张廷玉的文字草拟均能顺达雍正之意,昭告天下,因此屡获嘉赏。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以满足西北用兵之需,由张廷玉任职掌管事务,军机处初期的职责、制度、功能等均由张廷玉设定。此时的张廷玉手揽大权,制定军机规制,每天频繁应召进宫,秉承皇旨,处理多个政务,参与国家要密的商讨。军机处作为中枢机关持续影响了清中晚期,而张廷玉所制定的军机制度开创了廷寄之法,提升清政府的工作效率。

张廷玉还开创了奏章制度,由于早期清沿袭明制,官员向皇上上书奏折程序繁琐,保密性能低,于是张廷玉改良了奏折,将之制度化、保密化,改革完善了官方文书,一直保持至清末。

张廷玉的各种举措,关于君臣间权利分配,影响了清朝时期的官僚政治,对清代中后期影响极大。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大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画像

1749年,张廷玉已身处晚年,乾隆为了将其换掉,名义上假借其已是花甲之年,特许他每逢天气糟糕的时日可以不用上朝,实际上还特意找人代其职。张廷玉为人聪明得体,便主动提出辞职归乡,在得到乾隆同意以后他要求最后上朝一次。

最后一次上朝时,张廷玉进了了一份奏折,要求皇上能遵守先皇的承诺,保证其死后能进入太庙。乾隆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同意了他的要求。谁知张廷玉得到承诺后没有亲自谢主隆恩,而是派儿子前去叩恩,这令乾隆火冒三丈,大肆指责张廷玉不懂规矩理法。张廷玉听闻后,次日便亲自进朝叩谢皇恩。

乾隆见状便明白定是有人走漏风声,于是借题发挥执意要追查该人,并借着这个名义指责张廷玉在皇宫中安插线人间隙,发展私党,于是将之革除爵位。

人倒众人踩,群臣见状便纷纷劝告皇上,张廷玉原是没有资格入庙的。但碍于先帝的承诺,乾隆并没有罢免他入庙的权利,而是将他免官,以工作赎罪。

次年,张廷玉借学生去世之名要求归乡,并主动提出放弃入庙的资格。乾隆认为他不识时务,非常时期还要回家,便通过审判罢免了他入庙资格。

1755年,张廷玉病逝,原本已无资格入庙的他,乾隆却一改常态,认为他一代老臣,使其进入太庙。

张廷玉后人是谁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破例进入太庙的汉臣,有一个弟弟张廷璐,也是历任三朝的大臣,学识丰富,是乾隆年间最被看中的提督学政,那么此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后代呢?

张廷玉关于诗词的故事

张廷玉 画像

张廷玉有三个儿子,其中他本人偏爱长子张若霭,世袭其爵位,张若霭与张若澄均擅长书画、诗文,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此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张若溎,也于朝中任职。

张若溎,字若谷,生于安徽桐城,与清朝雍正年间中进士入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后来调职为员外郎中,升为御史大夫、晋给事中,直至刑部侍郎,任左都御史。此外,张若溎还就任殿试读卷官以及乡试的考官,出任山东地区的提督学政,总管书库馆。七十四岁时,张若溎因生病辞官退休,十分长寿,去世时享年85岁。

除了儿子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藏书家后代。张师亮是张廷玉的五世孙,字筱渔,家乡也是安徽桐城,于咸丰六年中进士入官,在江西南昌任丰城县令。张师亮偏爱收藏史书典籍,他的藏书阁命名为笃素堂、杨云石山房,其中他收藏的明清刻本最多,写本有各种杂稿、文集,其他还有各种经礼精品。除了藏书以外,张师亮还收藏各种各样的印刻以及多种手抄秘籍。如今藏于美国的明万历时期的文心雕龙刻本,里面就含有张筱渔氏手抄秘笈的印刻。

张家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氛围良好,因此多出人才。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野史秘闻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特洛伊木马,当年希腊军队攻打特洛伊,眼见久攻不下,便想出了特洛伊木马内装士兵进城的妙计。然而,这也是艺术加工,翻阅任何正史,都找不到关于特洛伊木马的记载。该谎言之所以凭空出世,主要还是为了宣扬希腊人的...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野史秘闻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画,其实李嵩并不是专业的画家,他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绘画技能,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李嵩的绘画相当于自学的,他原本是一个木工,因为手艺精湛,审美颇佳,才跟随专业画师学画,后来就...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野史秘闻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对美国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说明了这个国家对于黑人的鄙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有望达到人种平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奥巴马是欧美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统治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野史秘闻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在民间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三国英雄数马超”。马超之所以给人们留下勇冠群雄的印象,这还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马超,出身于将相之门,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家世显赫。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