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假文凭”:假诗文假表叔都是敲门砖

2017年2月17日17:34:35历史解密101阅读模式

古代读书人众多,通过科举考试最终端上铁饭碗的读书人,毕竟极少数。没谋到一官半职的书生,要就业,必须有拿得出手的证据———证明自己有文化。这个“证据”放今天来讲,貌似文凭了。然而,古代官方并不曾对读书人发放各种毕业证书,那么,书生们靠什么标明自己的身份呢?

唐朝“假文凭”:假诗文假表叔都是敲门砖唐代科举取士

  作者:罗春香

古代读书人众多,通过科举考试最终端上铁饭碗的读书人,毕竟极少数。没谋到一官半职的书生,要就业,必须有拿得出手的证据———证明自己有文化。这个“证据”放今天来讲,貌似文凭了。然而,古代官方并不曾对读书人发放各种毕业证书,那么,书生们靠什么标明自己的身份呢?

是作品。在古代,作品往往代表着“文凭”。比如唐朝,书生们经常将诗文等自己创作的成果,写在卷轴上,送给官场显贵、名士要人,借此表现自己的才华程度,以期获得青睐,希望能得到军师、师爷、谋士、账房之类的职位,挣点薪水养活一家老小。如果穷到家徒四壁的地步,家里等米下锅怎么办?文人们迫不得已,只好摆个地摊卖作品,管它后世值多少钱,先填饱眼皮底下的肚子再说———拿今天的眼光来看,相当于卖文凭。

有件趣事,讲的就是彼时的文凭买卖。

一位姓李的书生,登门拜访湖北某地方官员李播,意欲毛遂自荐。李生主动出示“文凭”———一首诗,李播看完后直发愣,脱口而出:这不正是我当年的作品嘛!原来,李播年轻时穷困潦倒,曾经勇立街头卖诗一首,得钱100文。孰料,当年的买主,如今却手持李播作品向李播推销!

在事实面前,李生自知理亏,无奈之下请求李播原谅他,坦白确实属20年前所买,目前家道中落,出来混口饭吃。李播联想到自身当年的境遇,不禁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不仅没有追究李生使用“假文凭”欺世盗名的责任,还给他饭吃送他衣物。而且,对于李生临走时对此作品的版权要求,李播甚至也痛快答应:反正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篇旧作也用不着了,你喜欢就拿去吧。

送李生出门时,李播大人随口关心一下:你准备去哪里呢?李生答:我想投靠我的表叔去,他现在是荆南节度使,应该容得下我这个表侄吧,哦对了,我表叔大名叫卢弘宣,往后常联系哦。

李生话音刚落,李播再次震惊了,不过大人大量,他随即换上宽宏的笑容:对不起,这位卢弘宣恰恰是我的亲表叔。李生一听也呆了,不过事已至此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索性率开性子讲真话:大人您既然连自己的作品都送给我了,表叔借我一下又何妨……而李播呢,竟无话可说。

想必,李播作为过来人,内心早已悟透:不管是文凭,还是当大官的表叔,无非是块求职时的敲门砖。人生有些时候,看似虚无缥缈的“砖头”,其实挺重要,但等到功名实现之日,抛弃它们也没啥大不了———犹如今天的“成功人士”所言,欺骗成功就算职业成功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