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李白坐在养生院里拔白发

2017年2月13日18:24:37历史解密110阅读模式

  古代官场的一种怪现象,为着好爵恋职,听选谋官,可谓出尽法宝,盛行起化妆术来。惯见的化妆妙法:染黑须发、镊白发、促白须发、减肥、修补门牙等等,连称王称帝的也不例外。

李白李白

  作者:李树政

  化妆术一:染黑须发

王莽公开宣示新形象,

“染黑须发”谋求稳定民心

西汉末,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弟曼之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抢班夺权,去汉号,即帝位。改国号曰“新”,建元“始建国”。

短短十数年间,王莽托古改制,制度多变,法禁严苛,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于内则连年饥馑,民不聊生;于外致使匈奴大举入扰。由是结怨中外,土崩瓦解,义军四起。

史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三月,平林、新市、下江等绿林义军拥立淮阳王刘玄为帝,改年为更始元年,拜置百官。于是,“(王)莽闻之愈恐。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当时,王莽已属耆年之人,且形貌欠佳,生就一张大到夸张的嘴巴,一副声音嘶哑的大嗓门,露眼赤睛,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外加一头侵白的须发,直显得非妖即怪的模样。面对局势颓危,王莽心存侥幸,染黑须发,强打精神;同时,公开宣示新形象,谋求稳定民心。

结果,化妆染发丝毫无补于事,仅仅半年多光景,同年十月,绿林军攻入京城长安,王莽被诛,新莽败亡。

唐代,染黑须发的化妆术成为官场时尚。唐顺宗时,翰林学士王叔文联合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进行朝政改革。改革失败后,王叔文、王伾等人同被贬为远僻地方的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其中,刘禹锡在被贬道中,不无怨恚地吟唱:“如今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直至宋代,仍盛行染黑须发的化妆术。宋神宗赵顼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次韵王廷老和张十七九日见寄》其一:“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诗句中“膏面染须”指的是王廷老。

王廷老,字伯扬,睢阳(治所今河南商丘县南)人。宋神宗熙宁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时,王廷老任两浙提点刑狱转运使。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正月,王廷老罢官归里。四月,苏轼奉调徐州,任睢阳从事。因此,王廷老与苏轼、苏辙、张恕(即张十七)相互多唱酬。

据清代毕沅《续通鑑长编》载,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吕惠卿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贬知陈州。于是,御史中丞邓绾举发吕惠卿置田华亭事,并言王廷老依附吕惠卿。一下子,王廷老依靠抱大腿,以及采用“膏面染须”化妆术、赢得吕惠卿擢用的私密也就曝光了。继而,官宦子弟王古弹劾王廷老,担任两浙提点刑狱转运使时,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时不公失职。结果,皇上下诏罢官,王廷老到头来一场空。这就是“膏面染须聊自欺”之谓。

化妆术二:镊白发

  纵李白才高八斗,志存高远,

也要无奈地“镊白坐相见”

西晋文学家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将拔将镊,好爵是縻。”说得明白,镊拔白发,全系好求爵位、俸禄所致。

唐代诗人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中叹道:“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见。”炼药院,即炼丹院,与当今的养生保健处所相仿。可见,镊白发属当时养生保健的项目之一。“青云”,喻官高爵显。纵使李白才高八斗,志存高远,却无奈地“镊白坐相见”。在诗末,李白不满地呐喊:“何事空摧残。”可以说,染须发与镊白发属异曲同工,须发白而少寡,则镊白;须发白而量大,则必染黑。染黑镊白,同时成为唐代官场的流行时尚。

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五十五岁那年,在夔州(治所今四川奉节县东)养病,时获夔州都督柏茂琳资助,生活较宽裕,临江别构草阁。可是,其内心郁结,虽仕犹隐。《西阁二首》其二的诗句:“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从中可见一斑。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可是兵连祸结,财政紊乱,藩镇割据未除,宦官权势日盛,朝政争斗不息,百姓仍然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杜甫既哀时伤世,不如身赴沧洲;同时,又感怀官微力薄,不得志于时,因而托言遁世。

“镊白休”,用齐高祖萧道成故事。南朝宋顺帝昇明二年(公元478年),萧道成时封为齐王,年五十一岁。史载,其玄孙萧昭业仅五岁,玩戏于其膝前。其时,萧道成令左右为其镊白发,随口问玄孙:“我是谁耶?”答曰:“太翁。”萧道成笑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发乎?”当即掷镜罢镊。杜甫借此表示无心仕途,也就不必镊白发了。换而言之,如欲出仕,则必镊白发。

  化妆术三:促白须发

  寇准年三十余,太宗欲大用,

尚难其少。准知之……

古代官场的咄咄怪事,有人染黑须发,有人促白须发。一黑一白,化妆有术。

宋代庄绰《鸡肋编》引录:“临沂县韩彦文作《二府除拜录》,载本朝自建隆庚申(按,即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至绍兴癸丑(按,即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年)一百七十四年之间,任二府执政者三百四十余人,宰相八十人……寇莱公准淳化二年为副使,年三十一。”宋代沿置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全国军务,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枢密院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副使。宋太宗赵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拜寇准为枢密副使,可谓年少得志。

又,据宋代王君玉《国老谈苑》称:“寇准年三十余,太宗欲大用,尚难其少。准知之,遽服地黄兼饵芦菔以反之,未几鬓发皓白。”

寇准(公元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年十九,登进士第。其三十一岁那年,得到宋太宗赏识,拟提拔起用,可又恐其年少难当大任。寇准悉知后,不知从何处寻来秘方,匆忙服用地黄,一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并以芦菔即萝卜作药饵。不用多久,神乎其神,其须发全变白了。一经化妆,须白发白,模样还年少吗?于是,寇准也就当上枢密副使的要职。

寇准为人性情刚烈,颇敢直谏,史称其“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方正有余,宽容不足。直言固执,好与人争。在其担任枢密副使、后改同知院事时,与同列张逊相互不协,甚至互发其私。结果,双双被罢职,寇准出知青州。其仕途四起四落,晚年被排挤去位,封莱国公。最后被贬雷州,客死南方。显然,化妆术只能救急一时,而不能致用一世。

化妆术四:减肥及其他

食糠减肥,

王绥年仅十九即夭折

西晋时,王绥,字万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有美名,体大肥”。家世士族,其父王戎为“竹林七贤”之一。晋惠帝时,累官尚书令、司徒。贪吝好货,积钱无数。生长于大富大贵人家的子弟,可说是前途无忧。

据《晋诸公赞曰》:“王绥字万子,辟太尉掾,不就,年十九卒。”此中大有蹊跷。

魏晋时期是一个非常时期。瞿蜕园《历代官制概述》认为,魏晋王朝都由手握军事力量的权臣逐步建立,史称这些权臣所独自掌握的政权为霸府,霸府的中心人物就是幕僚与将领。这些人物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职权。乃至霸府变为王朝,幕僚组成的机构就变成行政中枢。于是,士族子弟几乎都通过徵辟的方法,充任权臣高官的幕僚,成为其出仕的捷径。

太尉掾,太尉府佐属官吏。按理来说,辟太尉掾,属初仕的正常途径。王戎当年初仕也是辟相国掾,由此升官进爵。可是,王绥偏偏不去就职,内中原由大可思量。

遍检史籍,未发现王绥另辟蹊径,另攀高枝,并无任何出仕的迹象。即便欲娶士族裴盾之女,亦未有谈婚论娶的实际举动。那么,王绥在家究竟干什么呢?有何大事足以让其不去就职呢?史称,其父王戎令儿子食糠减肥。由于减肥方法不当,粗纤维丝毫没有帮助消化,反而越食越肥,体形十分臃肿。最后,王绥年仅十九夭折了。

可以推断,王戎不愿儿子以体肥的形象出仕,硬迫其食糠减肥。不料,化妆术失败,反赔了王绥的性命。其“不就”的原由,大抵史书有不便记载详明之处。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还指出,“吏部前粘壁有染白须发药,修补门牙法”。在古代主管人事组织的衙门,公开张贴化妆术的用药和技法,可知官方对此的认可与推广。

古代官制形成官员的选用与任职,与官场流行的化妆术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当今某些官员省却化妆术的诸多麻烦,索性弄来一纸证明,修改出生年月。其年龄骤减暴长,或可恋职延后退休,或是稚童提前攫取公职,此实属变戏法一类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李白胡乱写的一首诗 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

李白胡乱写的一首诗 赞不绝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八个字看上去非常简单,但说出了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对于古代那些大诗人们来讲也是如此,三五知己在一起饮酒作赋,倒也别有一番人生滋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李白那么有才华 为什么不能当官? 历史解密

李白那么有才华 为什么不能当官?

这个题目其实不准确。李白曾作过翰林,就是很大的官了。当然,这个所谓的翰林,其实就是文学侍从之臣,与李白“为君谈笑净胡沙”的人生理想,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不能“为君谈笑净胡沙”呢?民...
李白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解密

李白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说到李白,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可是这样一位大诗人,据说一辈子仅工作过三年,而李白经常去全国各地游山玩水,那他是如何维持生计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辈子只工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