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皇帝孙权在位多少年
孙权是我国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和建立者,他一生励精图治,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谋略和智慧,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局面下,最终在江东这块地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成为了和曹操、刘备等齐名的英雄人物。孙权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做了二十三之久,如果把他担任吴王的时间也加进去,那么就是三十年。如此长的在位时间在三国时期时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孙权剧照
孙权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接替因为一次意外而离世的大哥孙策,开始统领江东。他带领江东的百姓和大臣,一路审时度势,厉兵秣马,先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刘备联手击退了曹操的大军,又在此后开疆扩土,基本统一了整个江东地区。在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魏之后,善于观察形势的孙权上奏曹丕,愿成为他的藩属,于是曹丕便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和荆州牧。随后刘备率兵讨伐孙权,他又慧眼识人,任命年轻的陆逊为大都督,于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随后又趁势击败了来犯的魏军,最终在229年于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
在称帝之后,孙权一方面内部治理国政,另一方面又与蜀国重新合好,颇有功绩。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对继位人选摇摆不定,而导致了吴国朝政混乱。为日后吴国的衰落埋下了祸根。孙权于252年4月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
总得来看,孙权的一生虽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但他在江东这块地方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绩的,值得我们敬仰和钦佩。
东吴孙权的父亲是谁
孙权的父亲为孙坚,是为东汉末年的将领,容貌不凡性格豁达,曾经参与董卓的讨伐战役。孙坚志向远大,屡建战功,为其子孙权建立东吴帝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范雨林饰演的孙坚剧照
年幼时的孙坚胆识过人,且有侠义之心,曾因追杀海盗而闻名,后为三县县丞,深得民心。后孙坚参与讨伐黄巾的战役,作战悍猛,所向披靡,屡建征讨功绩,因此建立善战威猛的威名。
董卓专权,各路诸侯纷纷兴兵讨伐,孙坚便参与其中,首先起兵至荆州,因早与王睿有私仇,加上得到假公文,便起兵除去荆州刺史王睿,后至鲁阳与袁术联手,为破虏将军。公元190年,孙坚率兵前去讨伐董卓,途中发生鲁阳之战,其中孙坚不慌不乱,用兵果敢,胆略和才能过人。
后讨伐董卓之战中因各自心怀异事,便草草结束这场联盟,后孙坚被袁术派往征讨荆州,与刘表作战,便发生了孙坚跨长江击刘表之战,但最后孙坚于砚山中落入埋伏中箭身亡。后孙坚部将黄盖活禽刘表大将黄祖以此交换孙坚尸体。
后孙权的兄长孙策继承孙坚遗业,孙权则在孙策逝世后继承孙坚遗业,孙权两兄弟如其父亲勇战沙场,甚是骁勇,最后孙权建立三国东吴帝国,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
刘备打孙权的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孙权,是为三国爆发的最后一场大的战役,也是刘备为帝后发动的第一场战役,且孙权成功防御,并且使得刘备的蜀汉势力大受打击。
夷陵之战要图
刘备攻打孙权的战役名称为“夷陵之战”,也为“彝陵之战”,是刘备在丧失关羽大将和失去荆州之地后,以报兄弟关羽被杀之仇,引发的一场战役。对此也有不少人怀疑刘备发动战役的目的是重夺荆州之地,毕竟荆州是为三国割据的重要领地;也有人对此反驳,认为关羽是刘备出生入死的结拜兄弟,刘备失去他不顾群臣的反对,也不顾当前局势,执意发起攻击,可见为关羽报仇的决心很大。
夷陵之战的历史背景为孙权曾借荆州于刘备对抗曹魏,后刘备占据荆州不还,孙权一直不得荆州,后孙权部下吕蒙曾欲结亲于驻守荆州的关羽,被拒。后吕蒙使计白衣渡江,遂使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败走麦城的结局。关羽被抓到孙权营帐内,不肯降服遂被孙权斩杀。
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十分伤心,便冲动行事,发动这场战役,亲率蜀汉兵征讨东吴,孙权本欲求和但无果,遂一边向曹魏求和避免双方夹击,一边派大将陆逊作战,后刘备被陆逊以火攻击败,蜀汉实力受到很大冲击,孙权在此战役中因此获胜。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