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神道碑考实介绍
《姚广孝神道碑》是明成祖朱棣写的关于元朝末期关于禅师的诸多资料的汇总,其研究意义也非常大,对于明代的诸多历史事件的研究,当时军事实力的推测,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诸多问题,这本著作都提供了依据。
姚广孝神道碑考实
那么关于《姚广孝神道碑》考实呢,是由我们的历史博士郑永华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明清以来“姚广孝”最能影响世人的是他的禅学,姚广孝是中国史上杰出的佛学代表人物,他在明初的靖难之变中决策果断,起到关键作用外,在宗教文化、科学技术上也有突出的表现。
虽然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姚广孝这一人物的完整性打折扣,但是这一份《姚广孝神道碑》是由朱棣亲自撰写的,其公正性和真实性对于研究明朝以及研究姚广孝这个人的事迹和取得的成果都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姚广孝神道碑》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佛教文化研究遗址,并且被北京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可以说,当代人在对待历史遗迹,对待真相的问题上,态度是端正的。
对于了解姚广孝本人和研究明朝历史这块刻碑都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价值,现在的史学家都反复研究,反复考证其中发生事件的真实性。可以说朱棣在做出刻碑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自己的大明王朝实力的彰显。
也为后人揭开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面纱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希望这能为学者们探求历史真相,还原历史起到重大帮助作用。
姚广孝墓塔在哪里
在北京西南房山区,有一座墓塔极其壮观,它就是姚广孝墓塔。整座塔大约有33米高,塔的底部分别雕刻着字符和花卉。四个正面都有假门,每一面还有精心雕琢的假窗。塔的每一个角上都挂着铜质的铃铛,给人一种壮观恢宏的感受。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前,有朱棣为他立的道碑一座,在塔的每一个密檐的顶端各有八条脊,每个脊都有一条大铁链和角上的石雕野兽相连接,塔刹是建在高达三米的柱子上的,而且也有珠宝组成,由铁索连接而成。这样远远看去,姚广孝的墓塔十分壮观,整个墓塔透露着雄壮的气息。
这正是姚广孝一生的真实写照,从成为僧人到后来的辅佐燕王,姚广孝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强硬的态度,做出了不少功勋显赫的事,靖难之变中更是成祖的得力助手,除了帮成祖出谋划策外,姚广孝还兼任了帮成祖选举人才的角色,一边在商量战略,一边还在考核手下是否能够胜任,可以说姚广孝的确十分厉害。
在姚广孝墓塔的附近还坐落着一座常乐寺,据说这是姚广孝在帮助朱棣打下天下后,选择居住的地方,现在寺庙当然不比当年,但是这一塔一寺一墓碑所构成的一派景象却足以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墓塔不同,常乐寺就颇具佛教建筑风格,在寺内的墙壁上都留有神鬼的彩色壁画,就算现在也能看得很清楚,虽然院内供奉的佛和菩萨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经过修复好,很好的还原了当时的景象,现在也常有游客慕名前往,缅怀姚广孝。
姚广孝与方孝孺的关系
历史上很多人拿姚广孝和方孝孺比较,两人扮演的角色略有相同,但是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姚广孝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而方孝孺,也许专心致志做学问,可能会成功,但是在政治生活里。
方孝孺剧照
历史总是有点造化弄人的,方孝孺是那种比较偏执,比较犟的,这种人一旦发誓忠心耿耿,你赶都赶不走的,当然这也是双刃剑,缺乏变通性的后果相信大家也都能总结出;姚广孝就是在处理事件比较圆润的一种,这种人不会空喊口号,更多的是用不张扬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统治者还没有察觉,他就已经把事情解决好了。
这两类价值取向如此迥异的人,偏偏出现在历史的同一个舞台上,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能辨别出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
《明史》中对二人的评价都较高,一个苦读书,以正人君子自居,一个能开口向君王谏言,但是他是位和尚,可能在方孝孺看来姚广孝的身份是自己不能认同的,甚至对他可能会有不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姚广孝的气度和胆识都是方不能比的。
从两人的政治生涯看,方孝孺似乎更适合去做学问,历史舞台的主人应该由姚广孝来,姚实在是一位太不安分的和尚了,试问一个和尚不在寺庙里敲他的木鱼,跑出来帮皇帝打天下是什么情况。靖难之变后建文帝身边的谋士方孝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心求死,姚广孝还曾为他求情,这个不是好歹的家伙说什么要以死谢罪,只有死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过度膨胀的虚荣最后导致朱棣一道圣旨杀了和他有关的七八百人。和姚广孝的谦虚、谨慎、为人低调不同方孝孺除了喜欢当出头鸟外也似乎没什么实力了,两人的不同结局是必然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