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结果如何
施里芬计划是在一战发生之前,在德国阿尔弗雷德·施里芬做参谋长的时候所倡导的,因此才会被人们称为施里芬计划,在1891年到1906年这段时期,施里芬制造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法,主要就是想要在之后的战争中,能够应对德国面对的两个巨大的强敌俄国和法国的双重攻击。然而在实行了之后,施里芬计划结果并不是很完美,那么施里芬计划结果具体是怎样的呢?
施里芬计划示意图
施里芬计划结果还要从1891年实行的时候开始说起,那个时候施里芬刚刚成为总参谋长,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备忘录,其中记载他用了一些军事学家都没有见过的剧情演排的方法,基本演示出了之后欧洲战争的过程和形式,并且因此而构想出时间差这种实施的方法。在此之后施里芬又陆续提出了另外两份备忘录,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开端。
在施里芬设置的战略部署中,也曾经设想过如果十万人的英国军队和法国人一同作战时所要使用的战争方式,然而俄国原本的铁路会造成非常缓慢的效果,所以施里芬只能安排军队来延缓俄国的前进,直到法国出现危机才结束。一直到1913年的时候施里芬还在继续坚持作战,只不过他的话最终只能成为名言而已,施里芬计划在实行的过程中只不过维持了外表而已,但是实质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施里芬计划结果最终还是没能够成功。
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什么
施里芬计划指的是德国的施里芬在做参谋长的那段时间中提出的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想要在之后的战争中,能够从容地面对德国最大的强敌俄国和法国,可以说这一套计划也就是之后的闪电战的开端,而施里芬的计划也让德国在一战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快速地打败了法国。这其中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什么呢?
施里芬计划示意图
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在1891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在很久之前施里芬就对俄国和法国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得知法国的力量是非常雄厚的,而俄国尽管装备比较落后,但是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施里芬将这些情况都了解透彻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最为令人惊讶的想法,那就是在德国发展迅速的期间,利用它的优势第一步先打败法国,之后再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打击俄国。
在施里芬看来俄国的军事动员是比较缓慢的,而在这段缓慢的时间中,德国已经拥有了精密的铁路网络,完全能够在这段时间将法国击败,这是施里芬在做计划的时候最基本的思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如果用最为简便的话语来总结的话,那么可以将这个思想凝结为三个字——时间差。在1891年他刚刚成为参谋长的时候,就在第一份备忘录中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又陆续上交了两份备忘录,并且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以至于最终以这个战略思想为基准的计划终于形成了。
解析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当初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德国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利用无数次军事演习、图上作业、兵棋推演以及复杂的数学公式演算,精确地计算出了一个时间表,调动一支百万人以上的大军的集结、行军、作战、补给的时间表。而这个高效的时间表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整套进攻方案。可惜最终随着德国悲剧的落幕而失败了,那么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施里芬计划图
关于这一问题,就要从施里芬计划当初形成的背景来看。当时,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已经在1882年的时候就签订了三国同盟。随后德国人与英国在1890年7月两国进行协定,使得德国放弃了桑给巴尔但获得赫尔戈兰。同年初期也建立了近乎同盟的关系。为此,这就使得法国在欧洲获得安全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俄国身上。
在1891年的时候法俄协约签订。俄国本想借这个协约促使德国续订“再保险”条约,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于是俄国在1892年8月答应了法国对德作战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瓦德西和施里芬都认为两面作战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严格的技术专家,施里芬认为德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一个敌人还没准备就绪之前就把另一个敌人打垮。俄国是个较弱的对手,但它的地理条件使得速胜几无可能。而法国人是可以一举打垮的。所以在施里芬的战略就是,在一场欧洲大陆的战争爆发之时,先攻击法国,再对付俄国。
再从1914年,法德两国之间的国防以及工业数据来看,他们两国的整体国力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如果当时欧洲格局扔保持1890年代初乃至1900年代的情况的话:法国和比利时孱弱,俄国反应迟缓,英国欠缺大陆能力,那么施里芬计划仍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