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诸上座帖有何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很好,他的好友请求为他抄写文益的语录。因为该手卷长且大,再加上黄庭坚遒劲且洒脱的笔峰,被称为黄庭坚诸上座贴,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诸上座贴。
黄庭坚诸上座贴照
黄庭坚诸上座贴长达7米之余,宽0.3米之多,是一卷气势磅礴的大作,这副诸上座贴被认为是晚年的杰作。从这副书卷中可以看出他花了不少心思抄写,字体狂草犹如脱缰野马般无拘无束,他写的时候定然是带着良好的心情。好的书法需要心到、手到,黄庭坚做到这一点。
原先以为较难的书法是一笔一划端正的书写,因为这样书写的话,哪怕你有一点的不足之处别人就看出来了。看了黄庭坚诸上座贴之后,才发现书写狂草是最难的,写狂草的时候上个字没有写完就得联想到下个字,而且有一个字断了都会影响到整副创作。你看他的书法,轻重缓急到位,这没有几十年的书写功底是绝对做不到的。
黄庭坚诸上座贴让人看后有老当易壮之感,都一把年纪了还能写出这么遒劲有力笔锋浑厚的书法。这卷书法被认为是他晚年的杰作,因为刚开卷就让人欣赏到了起伏感,而且颇具气势,再加上两种字体交相辉映,被冠以罕见之作。
黄庭坚三岁就会作诗,后来他发现光会做些浮华的诗人没有意义,他认为诗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别人有警示意义。天生会写诗,没想到书法更是绝妙,他的书法在早年就已经非常出名,后来他还是觉得不足,又拜了两个著名的大师为师,所以黄庭坚诸上座帖是集大成之作。
黄庭坚后人有什么成就
根据记载,湖南宁乡箭楼的黄姓,是在整个湖南黄姓中比较特殊的一支。据说,他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黄庭坚的后代,他们从黄庭坚的老家江西迁来,在湖南定居。而在湖南宁乡开基定居的,就是黄庭坚第十四代子孙黄大峻。
黄庭坚画像
黄大峻,是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员外郎。在明朝刚刚建立不久,黄大峻便带着他的儿子黄觉远等人,从江西迁到湖南。一开始,他们居住在湖南宁乡城东门外。此后,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黄庭坚第十五代子孙黄光滨,就是跟随着黄大峻一起从江西迁到湖南的觉远。在他的那一代,又把家迁到了南湾。而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就形成了如今的宁乡箭楼。之后,黄氏一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此以后的六百多年,一直是当地的望族。他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箭楼黄氏。
黄觉远生有三个儿子,由长子黄宗翱继承。黄宗翱生两个儿子,都成了明代永乐皇帝时期襄王殿下的赞礼生。到了明代成化年间,黄氏后裔黄福星,任安徽寿州刺史。之后,黄氏一门的后人里,虽没有出过什么大名人,也其后人也陆续担任过例如布政司、太学生、州判等官职。
到了近代,黄氏家族有出现了一位名人,名叫黄恩兆,是中国的有色金属科学家。如今,黄氏宗族已经传到了黄庭坚的第三十七代,他们的家谱,由“端”字辈的后人黄琳保管。
牧童黄庭坚表达了什么思想
《牧童》这首诗的全名是《牧童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已经政治家的黄庭坚所写的,诗中只有短短的二十七个字,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却是不同寻常的。黄庭坚一生仕途不顺,又因为政治原因许多诗作如今都已经失传遗失,这一首《牧童诗》却是至今仍被人高度赞美的黄庭坚诗作之一。
黄庭坚《牧童》
《牧童诗》中的场面其实很简单,自古以来描写牧童诗作便不在少数,有些是赞美牧童纯真烂漫,也有一些是向往牧童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却是表达着另一种情感。《牧童诗》原文:“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只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牧童骑着一只老牛无拘无束地走过山村间,牧童倒是极为的欢快的,他的手中拿着一把短笛,轻轻地吹奏着,与我虽然隔着很远,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轻轻地飘过了田埂传入了我的耳畔。
想着这个世道之中有多少人想要建功立业奔往长安只是为了求取功名,每个人都是用尽了机关,却终究是活得狼狈不堪,反倒不如山间牧童生活的惬意安然了。
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借着眼前看到的牧童生活得惬意安然,表现自己心中的淡淡愁思,也是对于世道的透彻,这首牧童诗中便是传达了坐着对于牧童生活的闲适安然无拘无束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不应只是汲汲于功名。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