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介绍
布莱希特,德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全名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主要戏剧作品有《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等,还有一些戏剧理论著作《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表演艺术新技巧》等。
布莱希特 照片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在戏剧领域上可以称为布氏学派,和当时享誉戏剧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齐名,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在戏剧历史发展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做“间离方法”,又称为“陌生化方法”,这是一种新的戏剧表演理论和方法,基本含义就是把戏剧作品用加工过的表现形式,让平常的事物显得不平常,从而暴露事物的本质矛盾,这种方法的进步性就是积极向观众传导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在当时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布莱希特希望通过一种全新方式,重新展示事情的本质,这种灵感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认为人们对于周围熟知的事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就通过一种非正常的表现形式,让平常事件非正常展示,这就是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的精髓。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是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就像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影响了古代的戏剧发展,那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的理论知识,则照亮了现代世界戏剧的发展,影响了现代戏剧的进程。
布莱希特与京剧的联系
布莱希特,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名人,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也称为布氏学派“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和当时享誉戏剧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齐名,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主要的戏剧作品有戏剧著作有:《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等。
布莱希特 作品剧照
布莱希特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早在布莱希特接受马克思等共产主义理论时,就开始涉猎中国古典哲学著作《道德经》、《墨经》等,受过中国古典哲学的启蒙,布莱希特和京剧也开始慢慢联结在一起,他开始关注中国的古典戏剧,不仅研究中国戏剧理论的框架结构,还直接借用中国的戏剧表现形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四川好人》就是布莱希特以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为灵感创作的,布莱希特还专门研究了中国戏剧与欧洲戏剧在表现形式的区别和关联,著作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布莱希特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他不仅热爱中国古代文化,书房里常年挂有中国山水画,还随着携带着中国文化经典《墨子》,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在西方的知识分子中是非常少见的,在莫斯科流亡期间,还专门观看过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
布莱希特的作品有哪些
布莱希特,原名贝尔托·布莱希特,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作品,主要分为戏剧理论著作《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和戏剧剧本《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照片
布莱希特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父亲是一个造纸厂的厂长,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能接受到人文学科的启蒙教育,为他以后从事戏剧研究打下了基础。在16岁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剧本《圣经》,从青年时期就对国家政治,战争机器有了自己的认识。
布莱希特作品很多,基本上都作为教科书样的存在而流传后世,著名的戏剧作品有《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圆头党和尖头党》、还有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等。而戏剧理论著作则有《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表演艺术新技巧》、《买黄铜》等。
布莱希特还是一个中国通,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他在流亡莫斯科时还看过当时梅兰芳在俄的表演,还和中国作家老舍相谈甚欢,布莱希特到晚年时,身上有一股中国知识分子惯有的谦和和恭顺气质,这在西方的知识分子身中是很少见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