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基地:飞行员必须对飞行后果负责
大尖山滑翔基地去年5月才正式对外开放,除了滑翔,游客还可以观景、露营。基地里的收费项目主要体现在新学员的培训上。
“只是因为喜欢,觉得其他地方太远,我们几个滑翔爱好者就在家门口选了这么一块场地。”徐先生说。
他说,对于伞友的遇难,他们很痛心。但他们也很冤枉,责任真的不在他们。“没有收费,还提供免费的指导和服务。全国伞友一家亲,是把伞友当客人对待。”
据了解,大尖山滑翔基地的既定航线下方都是陆地,是没有水面的。东西湖并不在滑翔区域内。
徐先生说,滑翔爱好者应该知道滑翔运动的危险性,按照圈内的潜规则,每次飞行必须对自己的飞行后果负责。对于伞友来自己场地滑翔的,圈内有个“三不”原则:不主动(邀请),不拒绝,不负责。
律师:基地应举证自己已尽管理义务
目前,当地警方和相关政府部门已介入调查。
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应洁清表示,滑翔爱好者掉进湖里遇难,首先要明确是设备质量问题还是操作不当。如果是设备问题,厂商要负主要责任。
滑翔基地作为管理者,既然允许他人进入场地,就要负起管理义务。滑翔时,有可能出现偏离航线,在湖面迫降,以及其他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管理者应该核实滑翔者资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告知不能在水面滑翔等注意事项。事发后,要有合理、及时的应急方案。
一旦发生事故,管理者有责任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管理和安全保障义务。
浙江一滑翔伞在岸边做心肺复苏抢救。图:嘉兴第九区论坛
近两年省内陆续建起了8个滑翔基地
位于富阳永安山的中国滑翔伞训练基地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地里不仅为滑翔伞爱好者提供衣食住行服务,还承担了国家队的集训和选拔赛事。
据基地负责人赵先生介绍,浙江的纬度、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滑翔伞运动。仅仅近两年时间,浙江各地的滑翔伞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我所知就有8个,温州3个,宁波2个,台州2个,嘉兴海宁1个。以后会有更多基地出现。”
“很多人觉得建这个场地简单,成本低,又能赚钱,找个山头就建起来了。”赵先生说,其实这是件很复杂的事,没有前人的经验,靠自己摸索,存在人员培训、风险控制等大量问题。
赵先生说,滑翔伞整个行业需要提高管理状态和安全意识。
从人员培训来说,目前全国持证的滑翔爱好者约有7000多人。但国内的准入标准有些模糊,比如C级证书要经国家统一考核,而A、B级证书可以由全国各地的滑翔基地教练员直接签发。
在滑翔者的年龄上,也没有明确要求。
因此,为了安全,中国滑翔伞训练基地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来滑翔的,不完全看证件,先看他的操作熟练程度。
每个滑翔者必须买过保险。年龄上,必须65岁以下,因为65岁以上就不能上保险了。
落水后如何翻身要专门上课
周某落水后,被伞袋反扣在水里,这无疑加速了死亡时间。
“他可能太紧张,呛了水。”赵先生说,落水后如何翻身这是必上的培训课。滑翔者原本是坐在伞袋上的,由于伞袋里是海绵,落水后容易造成滑翔者屁股朝上,头朝下。“这时滑翔者要保持镇定,马上翻身过来,就安全地坐在了水面上。”
赵先生说,滑翔伞要打开后才飞出去,飞行速度慢,因此相对于其他飞行器来说要安全得多。滑翔伞的主要的危险来自于气象,因此只会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作业。
滑翔时必须回避人群密集区和水面,因为滑翔伞没有动力,遇到气流可能落水。而滑翔伞上的绳索很多,滑翔者可能越挣扎越紧,自己很难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