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碳卫星“出师告捷”:数据质量较高 卫星性能稳定

2017年1月24日10:01:07科学探索118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首颗碳卫星“出师告捷”:数据质量较高 卫星性能稳定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了首批观测数据,这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其中包括碳卫星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获取、经过地面处理生成的碳卫星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图。

“初步结果表明,碳卫星关键技术得到了验证,我国具备了大气痕量气体探测高光谱卫星技术能力。”碳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尹增山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卫星平台正按照预定的观测模式,在空间‘跳舞’。”

目前,碳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均运行良好,卫星平台按指令准确实现了各种复杂指向模式,主载荷高光谱探测仪工作稳定、功能正常、状态良好。“碳卫星载荷工作状态良好,获取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细节清晰、信噪比高,与美国OCO卫星观测数据的光谱细节一致。”碳卫星副总设计师兼高光谱载荷主任设计师、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权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首批卫星有效载荷数据质量较好,卫星运行稳定。碳卫星成功获取首批数据,为接下来科学家开展高精度定标、大气二氧化碳高精度反演等打下了坚实基础。”尹增山透露,后续还要开展约5个月的在轨测试,团队还会对卫星性能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以期尽快开展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工作。

碳卫星运行于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其科学目标是获取全球和区域二氧化碳分布图,精度优于4ppm(百万分之四),从而使我国具备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监测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中国的贡献。

据了解,碳卫星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中国的碳卫星是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第三颗全球“嗅碳”卫星,它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检测方面的技术空白,其成果对我国掌握全球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提高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科学探索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18小时、24小时、36小时,72小时不睡觉,身体会有怎样变化?英国《每日邮报》详细报道了熬夜后大脑和身体内部产生的变化,正是这个「连锁反应」过程,导致了身体在第二天的一系列“混乱”。 18小时不睡:...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科学探索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亚马逊热带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又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占地700万平方公里。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科学探索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2024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据媒体报道,《自然》杂志近日预测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从发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到量产抗病蚊子,这些重大事件将塑造科学研究的未来。 1,GPT-5有望亮相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