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一个皇帝。许多评论家说,就是因为他,宋朝才导致亡国。其实,宋朝亡国的原因有很多,积贫积弱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宋徽宗赵佶只是最火的导火索。关于宋徽宗赵佶,文学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接下来,我们一起揭秘宋徽宗赵佶的双面人生。
1、宋徽宗赵佶的公元1127年
公元1127年,是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北宋帝国,历经166年风华绝代之后被金朝灭亡。
在此之前一年多,金人分东路军和西路军进攻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已经打到太原与中山府,离汴京只剩10天路程。宋徽宗迫于宠信“六贼”与执政失误的朝廷压力而下“罪己诏”,之后又在太常寺卿李纲和给事中吴敏的要求下“引咎禅位”于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年号“靖康”。然而,8个多月后,6万多金人又沿着熟悉的路径攻到汴京城下,北宋20多万勤王军因朝廷“和战”决策失误已经回到全国各地。
兵临城下的金人首先让北宋朝廷下令收缴汴京城里的马匹和武器,削去宋朝的反抗能力,然后又让北宋朝廷为他们搜刮京城官府和民间的金银财富,此外,还向北宋朝廷索要给金太宗的贡女3000名,犒赏金军的少女1500名。
电视剧中的宋徽宗赵佶
靖康二年正月十日,金军统帅宗翰和宗望将宋钦宗及其亲王和朝廷大臣囚禁于金人军营,二月六日,命令宋钦宗跪听金太宗诏书:宣布宋徽宗与宋钦宗被废为老百姓,然后下令当场剥去宋钦宗的皇帝服装。
在另立张邦昌傀儡政府之后,金人于四月一日押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启程北撤。
金人的俘虏包括北宋帝国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主(帝姬)、亲王、宗室、外戚和朝廷大臣,甚至包括伎艺、工匠、厨师和娼优等各色人等,据史料记载有10余万人;战利品包括1000万两金、2000万两银、1000万匹帛,甚至包括法驾、卤簿、车辂、冠服、法物、礼器、祭器、乐器和文物图书等不可胜计。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蹂躏,汴京城内早已形同废墟,老百姓饿死者日以万计,连一只老鼠都可以卖到十几文钱,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繁华景象,随着金军战马扬蹄掀起的尘土灰飞烟灭。
北宋帝国就此灭亡。
这是汉人从没有遭遇过的奇耻大辱。
后来岳家军主将岳飞在郾城郊外一座亭子里,思绪难平地拍着栏杆写下了那首“怒发冲冠”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经南宋一个时代的诗人悲吟,“靖康耻”已经深深刻入汉民族的记忆。
宋钦宗仅仅当了一年多北宋皇帝,作为当了25年北宋帝国元首的宋徽宗赵佶,无疑应对“靖康耻”负主要领导责任,当然他也自食其果了:公元1127年,也成为宋徽宗赵佶个人生活从美梦转入恶梦的一道时间之门。
2、宋徽宗赵佶——艺术家皇帝
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珍禽图》卷高27.5厘米,全长251.5厘米,共分12段,每段接缝处都盖有双螭印,共11方,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被一位20多岁的神秘青年以2530万元拍走,创当时中国画拍卖纪录;2009年,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夜场,又以5510万元刷新拍卖纪录,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高达6171.2万元。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绝对是“超一流”的艺术家,他的“瘦金体”和“花鸟画”均独树一帜,引领风骚。宋徽宗的传世书法作品不少,楷、行、草各体皆善,笔势挺劲飘逸,个性鲜明独步。《秾芳依翠萼诗帖》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瘦挺,侧峰如兰如竹,是其代表作。宋徽宗的花鸟画,从物象意念的营造,写实技法的独创,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安排,都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创性。现藏辽宁博物馆的《瑞鹤图》,从构图到技法均令人称道:构图一改传统常规,将飞鹤布满天空,然后,用一线屋檐之静来对照群鹤飞翔之动,又为画面制造出故事悬念,在中国艺术史上属于天才尝试。
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广泛搜求古今名画1500余件,分列14个门类,编为《宣和睿览集》,后来又敕令皇家画院编纂《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宋徽宗赵佶崇信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他曾多次下诏搜集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教经典,《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宋徽宗还诠注过《道德经》,著有《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
宋朝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茶、斗茶和茶百戏等茶事。宋徽宗精于茶艺,引领时尚,经常为其宠臣点茶。他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其中“点茶”一篇,为我们了解北宋点茶文化保存了可靠依据。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确实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然而,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之后却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有一种附会,说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在参观皇家陈列馆时,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就是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宋神宗惊异于李后主的风流儒雅,晚上与陈妃同房,又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访,于是生下宋徽宗赵佶。
当然,在“潜邸”中的端王赵佶风流儒雅并没有错,其父皇宋神宗和嫡母向太后喜欢他也在情理之中,他热爱书画艺术,走的也是一条正道。
据说,宋徽宗赵佶为端王的时候,蔡京大概是户部尚书,此时蔡京的书法已经非常有名,显然会引起青年爱好者赵佶的渴慕。有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殷情侍候蔡京,扇凉的扇子扇得蔡京极为舒服,蔡京一时高兴,从官吏手中要过扇子,在上面题写了两句唐诗。没过几天,这两个官吏的生活突然阔绰起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两万钱给买走了——当时的两万钱,大约够一个普通人家花销一年。
这位亲王就是宋徽宗赵佶。
见过古今衙内的读者应该承认,此时宋徽宗赵佶的操守还是无可挑剔的。
《宋史》作者曾经分析过宋徽宗赵佶亡国的原因:“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狷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逸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
其实,《宋史》作者认为宋徽宗赵佶“不能为君”已经属于马后炮,当时向太后欲立端王为皇帝的时候,当朝宰相章惇就曾厉声反对:“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现代心理学知识可以证明:但凡艺术家,尤其是像宋徽宗赵佶这样的艺术天才,必然充满诗人气质与浪漫情怀,他完全可能以个人及其艺术为中心,喜怒好恶随心所欲,如果加上皇权赋予的无上权力,就能做到像事实已经证明的那样荒唐:他几乎把整个北宋帝国当成了自己的“书房”和“画室”。
以章惇和脱脱的观点看,错在不该让宋徽宗赵佶当皇帝,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帝国为什么必须选择赵佶为国家元首?恰恰在这一点上,别说章惇与脱脱做不了主,全国人民都做不了主,因为我们帝国的皇权政治体制只能是父死子承、兄终弟继——以现代世界文明政治理念观之当然荒唐,然而当时就是在儒家知识分子心中,也是日月星辰似的铁律。
宋徽宗赵佶的哥哥宋哲宗24岁突然死亡,而且连子嗣也没有,就该轮到他的兄弟们了。其嫡母向太后要立端王,别说当时端王还算讨人喜欢,端王就是像晋惠帝一样是一个白痴,也照样会成为我们帝国的元首。
宋徽宗赵佶的字帖
3、宋徽宗赵佶轻佻的政策
儒家道统之所以能在宋朝集大成,不是没有一点现实根据的:北宋曾经出过所谓“明君”,比如宋徽宗赵佶的曾祖父宋仁宗赵祯就可以算一个。
楞头青苏辙在考试策论中以道听途说抨击赵祯“后宫荒淫”,但按当时的标准这并不是事实,身边重臣都愤愤不平,赵祯不但没有处罚苏辙,还给他官做。
四川有位老秀才,写诗劝说四川长官关闭夔门独立,按说这应该是杀头的谋逆罪,赵祯却能宽厚地说老秀才只是想当官而已,给他一个小官罢了。
据说赵祯去世后,就连叫花子都到宫门口为他烧纸钱,黑烟笼罩了半个汴京城。
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在几百个中国皇帝中只看得起三位,除了他的爷爷康熙,其实只有两位: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就是宋仁宗赵祯。
赵佶的父亲宋神宗赵顼,20岁继位就立志富国强兵,起用王安石变法,至少其初衷是值得尊敬的,他36岁就为国事操劳心力交瘁而死。
然而,人治的问题是看什么样的人当皇帝:赵祯有赵祯的当法,赵顼有赵顼的当法,赵佶也完全有赵佶的当法,虽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理想南辕北辙,帝国臣民也没有任何政治程序可以选择或改变。
北宋从王安石变法到司马光废法,整个就朝廷陷入了分裂。从“元丰”到“元祐”,从“元祐”到“绍圣”,从“绍圣”到“元符”,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加上后来再也没有像王安石和司马光这种具有伟大人格的政治大佬,朝廷政治道德便开始无底线滑落,从政治理念之争堕落到意气之争,最终完全成为人事与利益之争。
在这种“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政治拉锯中,有一个新品种终于百炼成钢,那就是因小说《水浒传》而家喻户晓的投机派蔡京。
宋徽宗赵佶亲政前,是向太后短暂垂帘的“元符”时期。宋徽宗亲政后,曾经把年号改为“靖中建国”。皇帝的年号就是政治口号,“靖中建国”的意思就是想结束宋神宗以来的“党争”,把朝廷思想统一到国家建设上来,有的历史学家据此认为宋徽宗曾经“有所作为”。
然而,“靖中建国”这个政治口号刚喊了不到一年,宋徽宗又轻佻地改为“崇宁”了——“宁”代表其父宋神宗和王安石“熙宁”年间的改革,“崇”自然是推崇与崇尚。据说其中有这样一个原因:时任宰相韩忠彦,其父是宋神宗时期的名相韩琦,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起居郎邓洵武,其父则是追随变法的邓绾,就是那个“笑骂任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邓绾;邓洵武对宋徽宗说,韩忠彦都能继承其父遗志,废除了先帝的法度,皇上更应该继承父兄遗志,把父兄法度恢复过来——邓洵武还说,皇上假如要继承父兄遗志,就非用蔡京不可。
于是,宋徽宗赵佶不但把年号“靖中建国”改为“崇宁”,还从杭州把闲置的蔡京召回朝廷,很快委以第一宰相——从此北宋王朝的政治局面开始变得面目全非。
苏东坡的遭遇可以视为宋徽宗轻佻政策的一个标本。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北宋是宋神宗与宋哲宗两个男人坚持变法,宣仁太后与向太后两个女人反对变法。向太后垂帘听政的“元符”时期,苏东坡从海南儋州遇赦北归,说过“端王轻佻”的宰相章惇则被贬岭南反向而行,章惇之子章援是苏东坡学生,曾写信希望苏东坡回到朝廷之后,能够放过自己年迈的父亲,“靖中建国”时期,如果苏东坡还没有去世,应该也是朝廷彰明的倚重对象;然而,进入“崇宁”时期,宋徽宗却亲自下诏在全国范围内焚毁苏东坡与黄庭坚的诗文,如果发现私下刻印者要治以重罪。
蔡京是以“改革派”名头被召回朝廷的。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作为年轻进士的蔡京自然迎着潮流追随变法,然而司马光上台后,蔡京就变成没有政治操守的投机者了。司马光拍脑袋要求官员们五日之内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就在大家都感到时间太急、一筹莫展的时候,作为帝都首长的蔡京果然五日内就在开封府范围全部废掉了王安石新法。蔡京为此受到司马光的高度赞赏:“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在残酷的政治倾轧中历练出来,蔡京已成为政治高手。
西哲有云:“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深谙此理的蔡京为了让全国对其把持的朝廷为所欲为保持沉默,采取了一个极有创意的政治手法:他搞了一个“上纲上线”的“元祐党人碑”,把政治异己的名字刻于碑上,第一批列入98人,然后逐渐扩大到309人,几乎把他认为有点影响的政敌或潜在政敌都一网打尽;“元祐党人碑”的入选范围原是划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苏东坡等反对变法的所谓“保守派”,然而,蔡京后来却把“变法派”大将章惇、曾布、陆佃(陆游祖父)等人也包罗进来,其中曾布曾是蔡京任第二宰相时的第一宰相——这就完全是为了制造恐怖政治指鹿为马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政治高压,蔡京还亲自手书“元祐党人碑”中的309个名字,他不但把此碑立于朝堂端礼门前,还要求全国地方政府复制此碑以“扬恶”。
经过一番政治经营,蔡京的势力已经坐大,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廷,加上宋徽宗的亲近小厮高俅、童贯也成长起来各领利益集团,至此,所谓“水浒六贼”结成一体把持朝政的政治局面终于形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