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计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将空城计这个古老的计谋用得更妙更绝了。
一、用空城计驱散溃兵安人心。在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不堪言。湖南是一个军事要冲,饱受战乱之苦。湖南一师是外国殖民者留在长沙的一个两层楼的院落,它处于交通要塞,后院临湘江和粤汉铁路,因此,常有军阀在这里进驻重兵,仅毛泽东在校的五年内,就经历过多次北洋军阀的蹂躏。
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以后,满怀革新社会、改造中国的伟大理想,努力学习、把握各门知识和各种本领。当时,学校课程中有一门兵式操,对学生进行军事练习。为了增强学生对军事的爱好,学校增加了一些军事练习课目;为了适应警卫的需要,学校又在课外组织了学生志愿军。报名参加学生志愿军的人很多,差未几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学校把志愿军编为一个营,由兵式操教员担任营长,营以下的连长、排长、班长均由学生担任。毛泽东是最先报名参加学生志愿军的学生之一,被同学们选为连长。他经常对同学们说:“我们青年要随时预备拿起武器,保卫祖国!眼下最要紧的是认真学习军事。”
同学们在他的鼓动下,学习军事的热情很高。毛泽东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曾被选为学友会的总务。他领导全校学生志愿军,“分夜梭巡,警卫非常”。但当时的所谓“志愿军”的武器,不过是一些上操用的木棍。
1917年11月,湖南督军傅良佐的军队被桂系军阀打垮了。傅良佐带着他的残兵败将逃出了长沙,向湖北方向逃窜。而当时其他军阀部队还在衡山、湘乡一带,不能即刻赶到长沙,长沙一时成了一座空城。战局动荡不定,第一师范的师生们和长沙市民一样,终日惶恐不安。11月中旬,战事逼近长沙,轰隆隆的炮声不时地传入人们的耳际,一队队丢盔卸甲的败兵和敞怀露胸的散兵随处可见。
长沙城中有关战事的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情势十分紧张。学校为了躲避兵祸,通知全校师生到礼堂听学监方维夏作报告:“南郊有作战危险,全校师生需集体到城东五里的阿弥岭暂避,速做预备,听号令出发。”但过了很久,不闻出发号令。后来才知道,是学友会总务毛泽东力言留校。
毛泽东得到学校动员全体师生到长沙城东暂避的消息后,匆匆赶到校长室,他恳切地对校长说:“外面战事混乱,外出暂避恐怕凶多吉少。莫不如利用学校墙高宅深的上风,加上学生的护卫,方可使全校师生免遭侵犯。”校方权衡再三,以为毛泽东的主张很有道理,最后决定不出去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