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回顾:日本何时决定用武力独占中国?

2017年1月4日14:22:12历史解密561阅读模式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并非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与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形势紧密相关。日本的目的,就是打断中国的复兴进程,并企图灭亡中国。

担心中国复兴

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了一次著名的内部演讲,史称 “天羽声明”。他宣称:鉴于日本在对华关系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大陆也就负有“特殊责任”,“为了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秩序,日本有责任单独行动……并反对中国采取任何以夷制夷的政策”。假如其他欧美国家希望给予中国政府以经济、技术以及军事方面的援助,势必会“给日本和东亚带来严重后果”,东京将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

民国历史回顾:日本何时决定用武力独占中国?

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恰好与中国的政治再统一发生于同一时期,并迅速形成对立。国际关系史家入江昭在其代表作《帝国主义之后》中指出:30年代的日本当局目睹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主义攻势、蒋介石统一全国军政的努力以及与欧美强化关系的尝试,焦虑感一天天加深。中国即将在国民党领导下恢复经济和政治统一,成为一个独立、亲英美的大洲级陆上强国,彻底排除日本的军事蚕食和经济渗透,这样一幅图景令本身仅是一个中等强国的日本倍感恐惧,生出了加以阻挠的愿望。1936年8月制订的《国策基准》,宣称要在东亚大陆推行“共存共荣主义”,排除苏联威胁、实现“日满中三国的紧密提携”,并逐步向南方海洋进军。这意味着扩大侵华方针的确立,避免与英美为敌的传统也已经被颠覆。 3个月后,日本还与德国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从而完成了亚欧军国主义的合流。

关注中国军事

在中国的复兴浪潮中,日本最关注的是军事现代化进程。到30年代中期,德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日本平起平坐,中国也成为德国军火最大的买家之一。

1936年,德国向中国出口的武器占其军火出口总额的28.8%,长期以落后挨打形象出现的中国军队开始接收包括新型榴弹炮、轻型坦克、鱼雷快艇、水雷、机枪、轰炸机、钢盔以及通信器材在内的各种作战物资,物质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改善。前魏玛共和国陆军统帅部长西克特及其顾问团还提出要为中国编练60个德国编制、德式装备的步兵师,在6年内完成。至1937年中日开战前,已经有4个师完成了德械换装,另有15个师结束了编制调整。1936年日军参谋本部在修订年度作战计划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军备不断发展,过去那种局部作战行动恐怕难以达成目标”的顾虑。

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化并非此际日本面临的唯一考验,莫斯科同样也在强化驻远东地区的兵力。 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宣告完成,国防工业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为应对伪“满洲国”的出现给边境防御造成的压力,斯大林下令将一批新的机械化部队和骑兵调往远东。截至1934年夏,远东苏军兵力已上升至23万人;而日本驻满兵力只有5万人,即使加上驻朝鲜的兵力,也不及苏军的三成。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只有当驻满洲的兵员和飞机数量达到苏军的八成以上时,交战才有获胜的希望,而日方尚无能力在短期内填补兵力缺口。尽管此际苏联才是日本的第一假想敌,但日本入侵苏联的意愿明显小于侵华。

日本奇葩变态文化有哪些? 震惊趣事

日本奇葩变态文化有哪些?

要不说这日本为啥变态,我写的时候都脸红,结果这在日本成为了口口传颂的神话,日本人说起这个来眉色飞舞深感自豪,觉得这有啥,这不正常吗? 结果最后伊奘诺尊成了日本神话中的父神,既是日本诸神的父亲,也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