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狙击枪使用的毛瑟Kar 98K配备有捷克生产的4倍瞄准镜和6倍瞄准镜。对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Kar 98K狙击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
战争期间,共有129468只毛瑟Kar 98K狙击枪装备部队。该枪因射程远,精度高而颇受德军狙击手欢迎。不过,毛瑟Kar 98K也有个大缺点,那就是必须在开火后拉动枪机完成抛壳,上膛动作。而在四周一片寂静的时候,拉枪机时的“喀啦”声经常使德军狙击手暴露目标,成为苏军的靶子。
由于战事紧张,1944年之后生产的毛瑟步枪都成了“缩水版”,质量每况愈下。例如,枪托底部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了钢制冲压件。而在第三帝国垮台前夕生产的一些Kar 98K步枪甚至连刺刀坐都省略了。
除堪称经典的毛瑟Kar 98K狙击枪外,德军狙击手还广泛使用了主要配发狙击手使用的7.92毫米口径G43半自动狙击步枪。同普通型G43相比,G43狙击型在复进机匣外增加了瞄准镜固定槽,可装上带固定坐的制式瞄准镜。
在使用G43参加战斗的德军狙击手中,一些人认为这种枪不好,因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 米,精度也不高,并且太重了。有的狙击手则认为G43不错,因为它性能可靠,射击时的感觉和毛瑟Kar 98K差不多。最主要的是,采用10发弹匣的G43半自动步枪射击速度比手动的毛瑟Kar 98K快多了,适合在敌人进攻时进行狙击。有些德国狙击手在盟军后方活动时,则为G43装上曳光弹,从远处连续射击盟军的油料车,直到目标成为一团火焰。
尽管德国人对G43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使用8毫米毛瑟步枪弹的G43威力太大了!虽然我们不清楚其威力到底有多大,但战后至今美国联邦法律仍禁止生产或进口G43步枪足以说明问题。有意思的是,G43步枪的枪栓位于枪机左侧,似乎是为左撇子射手而设计的。
除毛瑟步枪等德制武器外,德军狙击手也曾使用过苏制狙击枪。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弥补狙击步枪的不足,德军也装备了部分缴获的苏制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 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枪栓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准具坐。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人将基型枪的6棱形机匣改成了圆形,使延长的瞄具坐更加结实。
由于莫辛-纳甘狙击枪采用7.62×54毫米步枪弹,因此比毛瑟Kar 98k更具杀伤力。为了便于远距离狙击,德国人用6倍瞄准镜替换了原枪配备的3倍或4倍瞄准镜。
有时,为了消灭躲在炮盾后的盟军炮手,德军也使用配备了瞄准镜的反坦克枪。不过,由于反坦克枪的精度不是很高,而且笨重异常,因此再好的射手也只能击中300米以内的目标。德军狙击手普遍认为,使用威力够大,但精度不高的反坦克枪消灭敌人简直是太愚蠢了,前面提到的王牌狙击手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就从不用反坦克枪射击软目标。
自1941年开始,活跃于欧洲及北非战场的德军狙击手便不断给盟军制造麻烦。但对盟军来说,真正认识到狙击手的可怕还是在1944年。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立刻遇到了德国武装力量的顽抗。坚守西线的德军作战部队表现不错,狙击手的作用尤其突出。从诺曼底高大茂密的灌木丛到亚平宁半岛崎岖的山地,到处都晃动着德国狙击手幽灵般的影子。他们躲在每个角落射杀盟军的军官,士官,火炮观测员,信号员,炮手,传令兵,车辆调度员等重要目标。
诺曼底登陆后不久,英国第三步兵师第九步兵旅“皇家阿尔斯特”营便与德军狙击手不期而遇。该营接到命令,夺取登陆点附近的一处小高地。然而,该营屡遭冷枪袭击,行军速度比蜗牛还慢。当他们完成任务后,一共俘虏了17名德军士兵,其中狙击手竟然多达7人。
当德军大衣部队撤离诺曼底地区时,好些德军狙击手留在后方继续顽抗。在诺曼底地区,罗马帝国时期的灌木篱笆随处可见,而覆盖在篱笆上的茂密植被或附近的花花草草都为狙击手提供了良好的伪装。有趣的是,由于美军配发的M1942迷彩服和武装党卫军的44式迷彩服图案酷似,因此导致了多起误伤事件。那些在盟军战线纵深作战的德军狙击手往往在弹尽粮绝后才弃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