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显然,鲁迅的观点显得过于偏激、愤懑,以至于不讲情理了。
北平街上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到处是 “坚决反对政府放弃北平古都!”“文物南迁就是逃跑”的横幅。
抗战资料图
不久,叫卖报纸的报童又高举着报纸在人缝中来回高呼:“古物仓皇辞故国,胡博士反对南迁。”
胡博士就是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
胡适也不赞成文物迁移。他的理由有三:第一,因在国际人士监视之下,未必有人敢于破坏文化古物;第二,因故宫古物数量极巨,迁移并非易事,万一发生意外则责任谁负;第三,因余深知,在南京上海均无适当地方存储,非万不得已时,绝不应轻易迁移。
胡适不像鲁迅那么偏执、激进,他就事论事,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方方面面考虑,还是很关心文物的安全,以文物为重的。
抗战资料图
他反对的原因是担心文物出了故宫就会有丢失、损坏的危险,而且,也想不到其他可以安放这些文物的地方。
但,显而易见,胡适把文物的安全寄托在“国际人士监视”之上,未免显得书生之见了。
试想,日本人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强盗行径,还会讲什么道义?又还会顾及什么“国际人士监视”?
本来,故宫博物院的马衡是附和易培基之议、极力主张南迁的。但是他的儿子马彦祥却大不以为然,公开跟老子唱起对台戏来,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吁:“要抵抗吗?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
赤壁大战前夕,孙权为了表示自己与曹操作战的决心,曾拔剑劈下案桌一角,说:“不破曹贼,当如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