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枭首和戮尸历史 |野史|

2016年11月19日14:55:20野史秘闻1,617阅读模式

周朝晚期有4部名著,后人看作史书,俺看不过是新闻辑录和评论。一部是《春秋》,传说是孔丘所作,是周朝时政新闻的权威辑录。对吴楚之战,《春秋》只作寥寥数笔,它并不反对吴国帮助伍员为父兄报仇。一部也叫《春秋》,传是左丘明所著,为跟“孔氏春秋”相区别,史称“左氏春秋”,也就是《左传》,它爆料楚平王冤杀伍家父子,对伍员流露出同情,有点像凤凰卫视公司的主观新闻。一部还是《春秋》,传为孔丘的研究生的研究生公羊高所作,是对“孔氏春秋”的解释,又名“公羊春秋”。它赞成“孔氏春秋”对吴国和伍员的态度,而且还披露了伍员不报私仇的忠君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宁可朝廷负俺,俺不负朝廷,绝对是苦恋。也就是说,3部《春秋》,均无伍员戮尸记录。另一部是《国语》,司马迁误以为也是左丘明所写,其实不然,《国语》和《左氏春秋》风格迥异,完全不是同一杆笔写成。《国语》属于国别新闻辑录,其中《吴语》和《楚语》也没有伍员戮尸记录。司马迁的《史记》素材大量取于《国语》,不知道他是凭啥增添了伍员戮尸的史实。

值得注意的是,吴占楚都,是公元前506年,孔丘46岁。此时,他从政不得,专心教育,有充分的时间关心国家大事。而且,孔丘老师像孔庆东老师一样,酷爱发表新闻评论,以此完成教学启迪。最关键的是,一位讲求“君君臣臣”的道德家,怎么可能对伍员背叛乡土掘墓鞭君的恶性事件不做激烈反应呢?如果说《春秋》是孔丘所作,他会忽略伍员鞭尸的重大新闻吗?

36岁的孔丘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极为赞赏,想重用孔老师,但晏婴总理作梗。孔老师做官不成,很失望,次年回国,继续教书,指点江山。

对这件事,周朝诸子,没有任何一位有过议论,由此可以断定,伍员暴力戮尸是无稽之谈。至于那个时代的戮尸方式,俺们可以通过伍员的死,略见一斑。

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与齐国和越国宣战。在吴越战争中,越王勾践惨败求和。伍员劝吴王拒绝求和,宜将剩勇追穷寇,而且灭越之前,暂停伐齐。吴王不听,大举攻齐之前,越王朝贺,伍员再劝先灭越,后伐齐,遭疏远。伍员判断越必灭吴,赶快把儿子寄养齐国,却被中组部长伯(音PI)指控为里通外国。吴王命其自刎,陈尸马皮筏子之上,浮在江中。这就是周朝的戮尸,实际上只是辱尸。

斩戮尸体,起于汉末。都乡侯皇甫嵩在河北威县大败黄巾军,生擒张梁,但其哥哥张角已死,皇甫嵩下令“发棺断头,传送马市”。所以说,陈尸于市变成斩尸发泄,黄巾军领袖张角是文字记载的第1例。此后,权力人物实施暴力戮尸,如同家常便饭。

337年,赵朝皇帝石虎把首都从河北邢台迁到临漳,他完全不知道,20年之后,临漳会变成燕朝皇帝慕容俊的首都,他自己会被燕皇戮尸。石虎很暴力,没人敢挑战他。对待战俘,一律坑杀。发现自己的士兵跟自己一样健壮,他以会猎为由,“失手”将对方杀掉。但他在惊悸担忧中死去,时间是349年。第2年,燕皇慕容俊攻破北京建都,成为第1位在北京建都的皇帝。357年,燕朝迁都临漳,慕容俊梦见石虎咬伤自己的胳膊,醒来后开始讨厌石虎,“命发其墓,剖棺出尸,蹋而骂之”,鞭之,弃尸漳河。

晋朝之后,戮尸刑罚没再发生实质变化,只是明朝万历皇帝签署《戮尸条例》,扩大了戮尸适用范围,规定谋杀过奶奶爷爷妈咪爹地,一经发现,开棺戮尸!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野史秘闻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4、双头叉 这个刑具是由一柄双头叉和一根皮带组成,皮带被束在犯人脖颈上,让叉子一头顶着下巴、一头撑在胸骨上。犯人会被悬吊着,不能入睡,由于一旦睡着脑袋往下一垂,啧,尖叉就会刺穿下巴和胸骨。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野史秘闻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如今大家都晓得的常识。但假如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