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何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 |野史|

2016年11月19日04:29:11野史秘闻86阅读模式

图中左侧卧者为女病人,右侧远处坐着一名男医生(明代宝宁寺壁画,局部)

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

随便找医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

“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 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

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被允许进入后宫看病,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如何切脉?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结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

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启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男医生不能

接触女病人肌肤

明代《习医规格》规定

“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就医模式。“走出去”就是去医生家里就诊,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请进来”,把医生领到家里看,以方便医生的望、闻、问、切。这时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给医生看,要用东西“隔”一下,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即便可以出来见男医生,女病人也要用纱巾或扇子“蔽面”。

普遍的情况是,家人会在病床前设纱帐,也有的在闺房外挂帷,医生透过纱帐观察女病人的气色、舌象等,完成“望诊”的程序。

光“望”当然不行,“四诊”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诊,即号脉,又称把脉,摸捏病人的手臂号脉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说明古代女人的贞洁意识十分强烈。所以古代男医生给女病人诊疗时,是绝对不会直接触碰女病人肌肤的。但不摸如何切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纱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号脉。

中国古代也有名人“广告代言”吗? 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也有名人“广告代言”吗?

中国最早的名人广告出现于何时,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名人广告,著名的“伯乐相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名人促销行为;汉代女人则开启了“促销女&...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野史秘闻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1、浴桶刑 将犯人泡在一个只有头能伸出来的浴桶中,然后在他们脸上涂上牛奶蜂蜜,以此来招苍蝇。行刑时会定时给犯人喂食,数天之后他们就泡在本人的粪便里,清醒地忍耐蛆虫和蠕虫蚕食他们的身体,最后烂死在本人屎...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野史秘闻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如今大家都晓得的常识。但假如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