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毒品中的古代名流们 |野史|

2016年11月17日16:36:45野史秘闻825阅读模式

唐宋时期用于治病的“阿芙蓉”

唐高宗李治和他老婆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和他老婆武则天

鸦片进入中国始于唐代。波斯僧人将蚕虫藏在竹筒里带到拜占庭帝国,也可能是他们将鸦片带到长安,还有另一个渠道,便是从海路来到广州的“大食商”。此时的鸦片是一种珍贵的药品,味道苦、气味臊、花色却艳丽,名字也很美,叫阿芙蓉。

《旧唐书·拂菻传》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这“底也伽”乃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著名的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拂菻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进贡“底也伽”给唐高宗李治,因为尚未满30岁的李治龙体欠安,经常感到头晕目眩。拂菻国的医生认为,鸦片具有抗毒功效,是治疗慢性头疼、眩晕、耳聋、中风、视力差、嘶哑、咳嗽等疾病的解毒剂,故当时鸦片是“万用解毒药方”的主要配方。含有罂粟成分的“底也伽”,正对李治的病症。所以,拂菻进贡“底也伽”,最大可能就是出于治疗李治“风疾”的需要。

《旧唐书》短短10个字,被学术界视为中国人服食含罂粟制品的最早文字记载,并被当成鸦片传入中国之始的证据。

到了宋代,鸦片的主要功能还是治病。北宋刘翰《开宝本草》记:“罂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宋人甚至有人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肛脱。辛弃疾即服用过由一“异僧”用陈年罂粟壳与人参一起配成的“威通丸”,治此疾。

从所留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宋代名人与罂粟的关系很密切。苏轼、苏辙兄弟或许都服食过罂粟。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中称,“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苏辙曾经形容过喝了罂粟汤的感受:“饮之一杯,失笑欣然;我来颍川,如游庐山。”这显然是嗑high了以后飘飘欲仙、充满幻觉。

明神宗朱翊钧头骨中检测出吗啡残留

吸食毒品在中国大范围流行,当从元朝开始。蒙古族人在征服印欧的同时,把鸦片作为战利品,从西域带回来中国。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而毒品泛滥,当从明代始。徐伯龄撰《蟫精隽》第十卷“合甫融”条称:“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有毒,主兴助阳事,壮精益元气。”

据史书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即是一位染毒成瘾的皇帝。他当皇帝长达48年,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长年宅在深宫大院里,户部主事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乌香,即时藩属国进贡的鸦片。

从《明神宗实录》中所记来看,朱翊钧经常颁谕旨,称“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显然,这是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1956年定陵被考古发掘后,人类学家从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出了毒品吗啡成分的残留,这证明他生前长期吸食毒品。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野史秘闻

盘点世界上十大最残忍酷刑

2、铜牛刑 又称西西里牛,是一种发明于古希腊的刑罚。铜牛身上有一个可以翻开的门,里面是中空的。犯人被关进牛里之后,在牛的下方点火,直到把铜烧红。让犯人慢慢被烤死。铜牛设计用于放大犯人的哀嚎声,让那些凄...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野史秘闻

鞋的秘密:关乎古代女性的性与婚姻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如今大家都晓得的常识。但假如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