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M.Keck天文台的低分辨观测图谱,科学家终于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有足够的能量,使它变得透明。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位助理教授及合作者发表了两篇论文,解释了为什么宇宙有足够的能量变得透明。该校物理与天文系助理教授Naveen Reddy领导了这项研究,成为第一个如何利用星系气体物质衡量星际尘埃数量的定量研究。
分析表明,星系中的气体像“尖桩篱笆”,有些区域几乎没有气体,是透明的;而有些区域存在大量气体,由于气体的电离辐射而变得模糊。这些研究最近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氢的电离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科学家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是估算各类天体对电离辐射的贡献,如恒星和黑洞。
大部分研究表明,在宇宙演化的早期,黯淡的星系会产生足以让气体电离的辐射。此外,有研究认为,星系中逃逸出来的电离辐射量,取决于星系自身含有的氢原子量。
Reddy研究组发展了一种理论模型,它通过星系光谱的“红”或暗,直观地测量星系发射电离辐射的数量。 此外,通过直接测量电离逃逸部分,这一模型还能用于估算宇宙大爆炸以来20亿年间固有电离光子的产生速率。
该模型的实际应用,对解释宇宙“黑暗时代”的逃逸辐射至关重要。而未来将要建设的30米口径望远镜将推动这一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研制中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下一代轨道天文台。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很多地面目前无法实现的天文现象。
利用这项研究,可以回溯宇宙大爆炸发生后40万年的情景,那时的宇宙刚刚进入了“黑暗时期”,星系和恒星还没有从暗物质、氢和氦中诞生。
几亿年后,宇宙进入“再电离时期”。氢和氦在暗物质的引力作用下,聚合形成了恒星与星系。大量紫外线(光子)放射出来,将周围中性环境的电子剥离,这一过程称为“宇宙再电离”。
再电离的主要特征,是宇宙中的氢原子发生了电离,这是目前天体物理研究的主流领域。电离使宇宙对光子而言变得完全透明,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宇宙中几乎畅通无阻地无限传播。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