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是刘文西的作品(配图)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创作了无数佳作,13亿中国人民手里都有他的“画”。
延安时期的帽子,一身灰色衣服,刘文西总是这身打扮。
人民币上的主席画像每一根线都不能马虎
在刘文西的众多作品中,观众最多的要数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额上的毛主席画像了。刘文西回忆了这张作品创作的经历。
1997年前后,刘文西正在北京参加人大会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联系上他,并给了一张毛主席照片,希望他对着照片为将要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创作毛主席画像。
对于这个请求,刘文西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因为银行的人给他的毛泽东照片“不理想”:照片大概有半个巴掌大,是在室内拍摄的,“我当时拿着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由于不是原片,照片显得模糊不清,某些细节还经过一些修改。”人民银行多方寻找,最终找到了原片,刘文西最终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功底扎实的刘文西不到一个礼拜就完成了素描稿,“原稿有八开大,刻版缩小为人民币上的头像,很考验刻版工人的功底。”刘文西现场拿出一张100元人民币对照着说,“大家仔细对比就能发现,其他面额纸币上的毛主席画像和100元钞票上的有细微不同。我当时选中了上海一家公司的刻版画,这幅画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我的手稿。”
刘文西(配图)
说到这里,刘文西颇多感触,“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选用过程很严格,我创作时完全没想到这张作品能有十几亿的观众。当时只想着能最大程度地画好,因为少画了一根线,主席的精神气质就会差很远,画像创作好后,我还进行了多次严格的修改。”
画《毛主席和牧羊人》,把羊习性都摸透了
“生活是创作唯一的源泉。”作为我国写实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刘文西长期深入生活、群众,他曾90多次深入陕北采风考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七八次左右的基层采风。在采风过程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国影响很大的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就是他深入生活的代表作。
刘文西回忆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1957年,24岁的刘文西从浙江美院毕业,“我曾想过在毕业后响应主席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觉得,最艰苦的就是边疆。在这之前,必须去一次延安。”所以,他毅然选择延安作为自己的毕业实习地。3个月的实习期中,他在黄土地上深入生活,画了数百幅写生作品,留下了对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和延长县的全部印象。
放羊时,他也不忘偷偷作画。“我把羊的习性摸透了,山羊爱往上跑,我就要站在比它们更高的地方画画;绵羊爱钻石头疙瘩,如果它要跑的话,我就往羊头上扔小石头,它就会回头。”
一天,他在延河畔写生,看见一位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创作的激情再也挡不住,《毛主席和牧羊人》就在那时诞生了,这幅作品轰动浙江美院,国画大师潘天寿看后,欣然为该画题词--延安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