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直谈到英美烟草公司跪下来,所有的香烟摆在桌子上送人,都没人敢拿,我跟你讲,那怎么办,讲和,讲和,赔工人多少钱,他垫的钱你还得赔我,都拿回来。
凤凰卫视10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37年中国堪称多事之秋,继北平爆发“七七事变”之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也面临血与火的洗礼,上海是长江的门户,也是远东文明的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43年,一名叫巴富尔的英军上尉,出任了英国驻上海领事,他用每亩地一千五百文铜钱的价格,从清王朝上海道台宫慕久的手里,租下了今天的外滩一带,建立了上海第一个国中之国英租界,从那之后,不同肤色的人种齐聚上海,这座当年的小县城腰身一变,成了国际化东方大都市,但是1937年夏天,这一切都改变了,伴随着0黄埔江两岸震耳欲聋的炸弹爆炸的声音,一场从陆地水上空中同时展开的空前规模的中日大战在这座东方之都拉开帷幕,这场战争中国人称之为“淞沪会战”,而普通人在这场浩劫当中命运如何呢。
解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他说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
这是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场面,“淞沪会战”打响之前,上海的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街头募捐成为风尚,青帮首领杜月笙也发起了上海各界抗敌救援会,并亲任筹募委员会主任委员,仅月余时间,就募得救国款一百五十万元。
杨麟(历史见证人):他(杜月笙)捐钱捐得太多了,他就是,我今天把全中国京戏(名角),梅兰芳、程砚秋(请来),(演)三点京戏,那你不可能在一起买票,那个票贵得不得了,然后大家买,大家送,捐多少,往那送,买东西,送飞机、送坦克车,这些太多太多了,他号召军警党政老百姓(募捐)有钱(人)外国人全不落下。
解说:杨麟的父母杨管北时为杜月笙的亲信,为了筹措捐款,杜月笙特意让杨管北开了一家银行。
杨麟:你看杜月笙是要,他是两个人,1927年以前,三鑫公司做鸦片烟这些,他是一个人,1927年以后他要进入工商界,那完全改了,他天天缺钱,也天天有钱,因为他这个钱没有预算的,人家穷人来,比如家里亲戚朋友有关系,要帮帮忙,多少,就这样(给他钱),所以他后来开一个中汇银行,中汇银行可以跟同行跟银行借钱,不是说人家送他钱,拜你做先生,送你多少钱,全上海在抗战以后,差不多的同业工会,一百个里面80个他都是理事长这个都有月规钱的,理事长每个月都要送钱的,人家需要他就送。
解说:上海当时的人口三百多万,是仅次于柏林、伦敦、莫斯科、纽约、巴黎和东京的世界第七大城市,在外来者眼中,上海是一个自由港,是东方的巴黎,而在中国人眼中,它完全是一个外国城市,当时上海的行政区域,由几乎互不相干的三部分组成,有一百万人口的公共租界,这里过去是英租界和美租界,现在由民选的工部局管辖,法租界也有一百万人口,它直接听命于巴黎当局,环绕这两个外国人区域的是中国控制的华界。
1937年8月11日,每天都要从公共租界到华界闸北上班的上海名医陈存仁突然发现,街道上无数威风凛凛的中国军队正在布防,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一早赶到闸北,忽然看见无数军服辉煌的国军,威风凛凛地在闸北布防,闸北老百姓见到这种情况,一则是喜,一则是惧,喜的是国军准备作战,惧的是祸及上身。
数十万老百姓扶老携幼地由闸北逃入租界,我坐着汽车想开进去,可是人潮正在冲涌出来,车辆简直无路可走。
陈一心(历史见证人):上海就出现了一个难民朝,成千上万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拥挤到了租界,他们通过苏州河的外白渡桥,进入到公共租界,南市(区)被轰炸了,大批的难民通过了上海的一个当时叫越界著筑路,就是超过了租界的一条路,划过来进入到法租界。
解说:8月14日战争打响了,蒋介石下达了赶敌人下海的战斗命令,美国作家拉纳·米特在书中写道:
蒋介石一口气在上海投下重兵六十万,向天下昭示政府的抗日决心,义之所至,地无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淞沪血战三月,日本军阀三月亡华的幻梦如青烟般逝去。
陈一心:8月13号的下午,我们全家都站在三楼的阳台上,一百多架的日本飞机轮番地俯冲,轰炸了我们的杨浦区、南市区、闸北区。
熊志麟(历史见证人):当时阵得不得了,因为我们全躲了,家里的一些台子,台子上头小孩多,我还有哥哥,妹妹呢,完了下来以后,就在上头铺个什么呢,就铺了一个叫棉花胎,棉花胎拿水(浸湿)湿的摆在上面,大家就躲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