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等古代的野史、戏曲、说部话本等中,对周瑜的民间形象影响十分巨大,作者罗贯中为了增加情节冲突,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而创作出的周瑜却气量狭小的特点。
例如,周瑜屡次在赤壁之战试图谋害诸葛亮,要求诸葛亮造箭等。大战之后又多次想铲除刘备的势力,反而被诸葛亮“三气周瑜”,气得吐血而亡,临死前感叹:“老天既生我周瑜,为何又要再生孔明呢?”俗称“既生瑜、何生亮”。今人常用“瑜亮情结”或“一时瑜亮”来形容两位杰出人物互相较量的情形。诸葛亮在为周瑜哭丧时说的“从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后人视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经典。
然而,三国演义认同并强化了周瑜年轻,俊美的历史形象,杜撰了于群英会舞剑作歌,在“孙氏夺取江东”过程中,增添了颇具文学性的小战役和周瑜设谋细节(如“计擒太史慈”“奇兵破王朗”等),丰富了人物智谋形象,并加强周瑜在江东的地位(如虚构周瑜为大都督、杜撰外事不决问周瑜),故不可一概以贬毁概括。
历史上的周瑜,出身卢江周氏家族,名门望族,大家之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出兵加入讨伐董卓联军,将家里人从寿春搬到舒县。同年但略小的周瑜与孙策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甚至将自己家的一座大宅子提供给孙策,任孙策的母亲为干娘,情如兄弟,同起同睡,共同生活起居。
孙坚死后,为支持孙策在江东发展,周瑜立刻响应率领五百人投奔孙策的,并赞助给予军资。孙策高兴地说:“我有你周郎在,还怕不成事吗?”
周瑜脱离袁术后,孙策亲迎周瑜,并当着众将面前下令说:“周公瑾才华杰出,与我是从少相识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义。就像之前在丹杨,就是他征召人手及船只粮草才能成就大事,若要计算他的功劳,这些也未足够报答啊。”到后来周瑜随孙策攻打卢江皖城时,俘虏了桥公二女,孙策与周瑜结为连襟兄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弟弟孙权。周瑜奔丧还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起辅佐孙权,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当时孙权继承兄长孙策的官职只是会稽太守、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从,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刚继承基业孙权的支持,并确立上下君臣礼仪。
孙权虽然视周瑜为兄长,一年到头经常赠与他百件衣服,其他人的待遇不能和他比。但是周瑜从来不因此居功自傲,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礼来对待,对孙家忠心不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经派遣同窗名士少时学友蒋干游说周瑜来投降,但是遭到周瑜严词拒绝。
周瑜为人十分亲切,扬州百姓都用对一般男子的称呼称周瑜为周郎。周瑜精通音律,即使酒过三巡,如果音乐有误,他亦必然知道,并且回头一望,所以当时的人都说:“曲有误,周郎顾。”而后世亦将嗜好音乐戏剧者和举止称为“周郎顾”或“周郎顾曲”。
周瑜与鲁肃是挚友。周瑜任居巢县长时,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西晋虞溥《江表传》记载,程普为江东老将,不甘心为周瑜副手,“数陵侮瑜”,周瑜以大局为重,不与计较,态度谦恭温和,程普后来真心折服:“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形容与周瑜交往,如同品饮甘醇的美酒,不自觉被感染陶醉。此事后来亦发展成成语“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
周瑜有识君之才,为袁术做事时看出他不会有什么成就而弃其而去。而孙权掌管江东不久就认定能“终构帝基”而倾心服侍。所以孙权称赞周瑜王佐之资,登基称帝时对着众臣说:“我若没有周瑜,我不可能当皇帝。”亦归功周瑜。
赤壁战后,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驻江陵。刘备在江南,在原荆州州牧刘表之子刘琦死后自称荆州牧,驻屯在公安。
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帝业的“隆中路线”地盘以荆州及益州为基础;至于周瑜给孙权规划的路线则是“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即夺取荆州、益州,划江与曹操抗衡。
《三国志·周瑜传》载,公元210年,刘备入吴,周瑜反对借出荆州,并向吴主孙权献计软禁刘备,分割关、张,目的显然要消灭刘备集团。但孙权出于当时形势而不用,还答应把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周瑜与曹仁争夺荆州南郡,打了一年多,周瑜虽取得胜利但费了很大力气,左肋还受了箭伤。既要防曹,又要西征;面前有刘备挡道,周瑜的计划是难以实现,所以忧劳成疾。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即天下二分之计:因当时刘璋暗弱无断,常被张鲁攻掠,而曹操新败,未能恢复元气。可趁此时机攻讨刘璋而吞并张鲁,再与西凉之马超结援,然后再出兵襄阳。如此,反攻北方即可成事。孙权答允,但就在赶回驻地江陵途中身染重疾,不久死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史书上关于的周瑜的死,只言生病未言何病。《三国演义》说他被诸葛亮气死,当不必信以为真。不过周瑜之死,与诸葛亮或许有些瓜葛,两人各为其主,政治谋略水火不容。
相关: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