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里的大路就含小路的意思。古代打仗行军,一般都会走大路,为的是便于运输大型辎重。如果是走小路,一般都是短距离,为的是突袭,以实现战役的突然性。但三国却有那么几条小路,既幽长又神秘,以至于史书都不能将他们忽略。且看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道路?
卢龙塞
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熙、袁尚兄弟投奔了三郡乌丸。三郡乌丸本来就经常侵入幽州地界,这次得到袁氏兄弟帮助,更是多次进入要塞为害。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决定亲征三郡乌丸。夏季五月,大军来到无终县。秋天的七月,大雨连绵,沿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不通,而敌军又把守者交通要道,曹军无法通行。曹操为此非常忧虑,问计于田畴。田畴说,过去北平郡设有平岗县,从卢龙塞直通柳城,从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了,但还有隐蔽的小路可以通行。现在敌人的大队兵马正在通向无终的路上,不能前进,正在后退,松懈没有准备。如果我们率军悄悄返回,从卢龙口越过檀溪的险要,从空旷地区走出,趁其不备,必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率军出卢龙塞。塞外道路断绝不通,就挖山填河谷,这样走了五百多里,经过了白潭、平岗,终于到达了鲜卑的地界,向东直指柳城。曹操大军还有二百里才到柳城的时候,乌丸人和袁氏兄弟才知道。由于出乎意料,乌丸人和袁氏兄弟仓促应战,再加上曹军张辽部奋勇一战,乌丸、袁军崩溃。蹋顿单于被斩,袁氏兄弟逃亡辽东。曹军大获全胜,三郡乌丸平定。
子午谷
子午谷又称子午道,是长安通往汉中的道路之一。子午谷道路狭长,悬崖峭壁处只能靠栈道通过,而且这样的去处很多。子午谷全长有六百六十多里,可见这是一条多么险恶的路径。三国时期,关中通往汉中的道路还有陈仓道和褒斜道,所以子午道一般不会被大部队行动采用。一般不会不是绝对不会,从非常规的出其不意考虑,有的人还是动过这个脑筋的,这当中就有蜀汉国的魏延和魏国的曹真。
诸葛亮准备北伐,在南郑和群下商量计策,魏延就提出了走子午道,后来被称之为“子午谷奇谋”。魏延认为,魏国镇守长安的安西将军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胆怯而没有谋略。如果给魏延五千精兵,五千运粮兵,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了南谷口再向北,也就是进入子午道,不过十日可以抵达长安。魏延认为,夏侯楙一旦听说魏延来到城下,必然会乘船逃走。主将逃走,长安城中只有御史和京兆太守,这些人必定不能守城。另外,邸阁中的粮食和老百姓家中的粮食也足以供给魏延军队。等到诸葛亮率领大军来长安,大约需要二十天,这个时间诸葛亮从斜谷走也是足够的。如果实行这个办法,必能一举拿下长安,则汉中可一战而定。
诸葛亮以为这个计策太过危险,不如平取陇右,这样既把握又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这儿不评论魏延的计策可行不可行,只在说明,魏延有此一种想法。不过,和魏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魏国的大将军曹真。
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升曹真为大司马,赐予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曹真向魏明帝建议伐蜀。曹真认为,蜀国诸葛亮连年出动侵扰边境,应该借机讨伐,如果数道兵都进入汉中,必能获得大胜。魏明帝同意了这个计划。曹真自己从长安出发,向南进入子午道。司马懿率军从汉水朔流而上,约定在南郑汇合。其他各军有从斜谷道进汉中的,也有进攻武威的。正好赶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十多天,子午道中的栈道也有被大水冲断的地方,魏明帝下诏让曹真撤兵。
子午道魏延想走不被诸葛亮允许没有走成,曹真走了因天气原因没有走通,这在军事上来说就更增加了子午谷的神秘。
阴平小路
阴平小道是从阴平郡到江油关的一条小道,本来这儿并没有路,因为邓艾为偷袭蜀汉国走了一遭而有名。当时,姜维率领蜀汉大军守卫在剑阁,钟会进攻不利。因为粮食供应问题,钟会一度产生了撤兵的打算。邓艾这时候上书建议,应该乘胜利之威继续进兵。具体是从阴平由“邪径”经过汉德阳亭到达涪城,这个地方在剑阁西百里,距离成都三百多里,奇兵出现在这儿,必能冲击敌人的腹心地带。剑阁的守军必定会回来救援涪城,这样钟会就会按照计划继续进军;如果剑阁守军不回,则涪城之守军就会很少。这就是兵法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天趁着他们的空虚进攻,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为什么又说这儿原本没有路呢?看看邓艾的经历就可知道,这条路的确是邓艾“走”出来的。
《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运粮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就是说,这里根本就没有道路,只能是逢山开路遇水填桥,在有的路段,就连邓艾这个主将,也只能是裹着毡子,连滚带滑落的过去。一般的将士们就更不能说了,攀登悬崖,借助于树木,只能是一个个的跟进前行。但凡是原来有这么一条路,哪怕是再小,还至于这样吗?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蜀军就没有人会想到会有军队从这儿来。可真来了,守在江由的蜀国将军马邈马上就投降了。
一旦这条路走过,即便是仍然还活着的人也等于是死过一回了。所以当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自涪城赶来,列阵以待邓艾军,邓艾的儿子邓忠和师纂出师不利时,邓艾叱责两人,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两人也只有返身再战,因为战死是死,想退回来也是死,要想活命,只能像走阴平小道一样,拼死走完这段路程。当他们阵斩诸葛瞻以及尚书张遵,进军到雒城以后,刘禅请求投降了。
三国这几条神秘的小道,不管是走通的还是走不通的,他的最终结果都在于一个想不到,走通的在于守方的想不到,走不通的在于走方想不到。道路牵扯着地理,地理又可能是地利,看起来,一个优秀的主将,一定是一个全面型的人才。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