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意味着天下人都姓曹而不是姓刘。同时,他对官员的任免和王子的授予拥有最终决定权。然而,当时有一些地方是曹丕无法企及的,主要是刘备和孙权。然而,孙权和刘备都知道自己的实力暂时无法与曹丕抗衡,所以他们暂时采取了隐忍的策略,以不同的形式与曹丕讲和。曹丕另辟蹊径,斩首刘备特使,立孙权为王。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刘备和孙权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改称延康元年。秋天的七月,孙权派人去祝贺他。十月,韩献禅帝之位给继位,改称元年。第二年(221年)八月,孙权正式派使者上朝,还被关羽俘虏的将军曹丕派使者邢振任命孙权为将军,封太子,加九锡。曹丕也给了儿子一个官职,孙权以小儿子的名义拒绝了。第二年,孙权改为黄武元年(222年)。
《魏书》还记载了一件事:刘备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就派他的一个亲戚韩然带着书信来吊唁,还带了许多礼物。曹丕非常反感,认为这是“以德报怨”。他没有同意,而是命令荆州刺史将来扣留他,然后斩首。刘备切断信使联系后立即成为皇帝。
这也是一份和平请愿书。为何接受孙权而不接受这要从孙刘来看。
从曹丕的角度来看,他的疆域很大,也是汉献帝灭亡后获得的财富。他必须假装正统,刘备和孙权是他必须摧毁的对象。然而,刘备和孙权对魏国政权有不同程度的敌意。自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之后,他一直与曹操为敌,从未妥协,而孙权一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摇摆。
官渡之战,刘备帮了袁绍一会,骚扰了曹操一会。虽然不致命,但也牵扯了曹操的大量精力进入荆州后,刘表没有严重依赖刘备,但他也把他放在北方防备曹操所谓的博王坡之战,也是刘备对曹操的骚扰赤壁之战后,孙权把土地借给了刘备,让他抵抗曹操后来,刘备攻取了益州,两家人在汉中打了一仗。不仅失去了一位大将夏,也粉碎了他一统天下的野心。可以说,刘备不仅被曹操,称为世界英雄,也是曹操生活中的劲敌。虽然这些事情发生在曹操时代,但曹丕也亲身经历过,他无法通过一封信来改变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刘备一生都是曹植的敌人,从未妥协。即使这次他真的来吊死,他也怕耽误部队,曹丕也不会相信。
东吴政权完全处于两种情况。袁术称帝,孙策上书责备他,与他绝交。曹操任命他为谋反将军,并封他为武侯。袁绍统一河北时,正准备与曹操,开战,孙策也统一了江东,曹操和孙氏成为亲家安抚他们。不久,官渡之战爆发,孙策密谋攻打许都,可以说是直接在背后捅了曹操一刀。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军队南下。接受荆州投降后,准备渡河收复吴栋。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失去了大部分荆州,回到了北方。孙权试图自立,不仅掌管徐州刺史,还承认刘备是荆州刺史。此后,曹操于建安十八年攻濡须,建安十九年遇孙权,建安二十年攻合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又攻濡须。也就是在双方都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孙权在建安二十二年派使者徐襄投降曹操建安二十四年,当关羽、曹军在荆州以北的樊城打得非常热闹时,孙权上书曹操,表示要为朝廷出力,出兵攻打关羽曹操同意孙权成功,曹操解除了东部刘备的威胁。第二年,曹丕接替王维,孙权派使者祝贺他。接着,曹丕称帝,孙权于次年八月投降曹丕,被封为吴王。可以说,从孙策开始,是孙氏江东与曹操,的一场真正的战斗,加入或投降都毫不含糊。与刘备的长期敌人不同,这种关系有点令人困惑。
而且从地理上来说,四川似乎比较封闭,带走不容易,打出去也难。相反,其他人相对更容易坚持。这就像刘章的时代。刘备的孙权想要他,但是中原政权有点搁置。后来,在北伐期间,魏的“关中震惊”使蜀人不敢主动发动战争。因此,在魏国人心中,蜀汉是一个偏政治的大国。是敌是友并不重要。扔在那里解决还不晚。然而,从表面上看,情况并非如此。曹丕接受了刘备的求和,等于接受了他作为汉中王的存在。相当于讨论没有汉献帝的分家。这不仅不利于他想要韩先帝的灭亡,也是对他父亲“为帝立帝”的否定。
另一方面,对于孙权来说,此时的孙权并不是王者。从地理上来说,孙权的威胁更大,指的是渡合肥后的中原冯冰。曹丕本来是想着让韩先帝退位的,孙权的“奉献”是王维和曹丕的伟大贡献这时,如果不接受孙权的好意,是不是要打一场没有胜算的仗?当时曹丕既要功德,又要安定,就是不打仗。因此,可以说,这是孙权真正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时候。
孙权确实不善用兵,但说到他的长处,恐怕真的是一个善于利用魏蜀矛盾采取不同策略的高手。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