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清史 ——评向敬之“清史四书”_历史

2021年7月12日19:23:44历史解密58阅读模式

历史由人书写,写的是人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历史书写分为宏观书写的大历史和微观书写的小历史。前者主张以超越既有专业史学的宏大视角,重新审视整个人类或者某个区域的历史,需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族等多学科的参与,而我们常见的历史研究大多可归于小历史范畴。因为宏观历史是由关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宏观追索天道社会,而微观洞见世事人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历史让人变得有远见,摆脱愚昧无知和虚妄。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汹涌而来的时代洪流和广阔无边的世界,历史书籍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坐标系,能够帮助我们理性、客观地梳理思路、辨别方向。

清史学者、独立书评人向敬之的清史四书:《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5月版),自成系列,主题鲜明,着眼于清前中期史的细节描写,从挑刺清宫戏着手,以“历史书写”的方式,讲述王朝的兴衰更替、动荡时代下有抱负的儒家士子的迷惘与抉择、明清之际的社会秩序重建和封建王朝的历史轨迹。直击清史中最具戏剧性和转折性的事件,觉察偶然因素带来的帝国巨变的连锁反应。

他的历史书写,兼具学理性与通俗性,很好地融合了史实解读与趣味穿插,以一种独特的历史写作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多为专业学者从事,学者多为客观行文,充满学理性。而历史写作,不免伴随想象和艺术化的发挥,通俗历史写作者,重视叙事,但大都囿于传统写法,沉迷趣味彰显,不能理趣相生。如民国作家蔡东藩的《通俗历史演义》,把历史解读演绎化,把细节叙述融入粗线条的勾画之中;美国历史学者魏斐德,以小说的写法解读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朝代更替、人物关系等;甚至是清宫剧之类的影视剧,亦可看作现代人对历史新传播的再创造。历史既是由人创造出的一切的真实事件,亦是一门高于现实并作用于现实的知识学问。因此,如何将历史书写的趣味性与史实性结合好,写出一本不是仅专家学者可见的集学术与通俗一体、贯解读与论点一册的新书,甚至帝王、朝臣、士大夫甚至后妃的权利冲突现场,向敬之以一种新形式探索传递自己的识见与主张。

他对照明清实录、起居注、朱批、奏疏、档案、笔记、方志等一手资料,以《孝庄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清宫剧情为切入点,对剧中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处,通过研读卷帙浩繁的古籍,抽丝剥茧,小心考证。如观众熟知的孝庄太后下嫁事件,清宫剧凸显皇太极、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情感纠葛与权力斗争,设计多尔衮在皇太极驾崩后,强娶嫂子孝庄。向敬之在《大清定局》中,仔细考证,对官修、民间史料仔细剖析,并结合清史研究前辈考证之后,提出太后下嫁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这不过是南明文人因反清需要而捏造的宫闱丑闻,以造谣打击清朝统治,没想到却契合了观众读者的猎奇心理,被影视剧引来,反复套用,广为传播。诸如此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各有新说。

不仅在还原真实历史细节上,向敬之在微观历史中凸显宏大格局,同时在行文亦表现出深厚的史学修养,又极富于通俗解读的笔法。他注重史实,旁征博引,走着不同于学斋中、学院派里史家的说史路径。他曾在出版社、报社做了十年多的文史编辑,发表书评400多万字,又从事过新媒体历史写作,对如何展开服务于大众读者的史料阅读和分析,有深入的体悟。可以说,他把通俗读史专业化,又把专业讲史大众化,适合大众历史爱好者阅读,又不失考据严谨、观点出新、正评反批等特色。

他正本清源,同时夹叙夹议,贯叙事与评论始终的书写方式,彰显态度与热情,使本应枯燥单调的历史陈述,变得更富真实感、现场感,极具渲染力,更能激发读者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深入思考。

如《明清破局》讲述了明清之际,明王朝政权岌岌可危,一大批有政治抱负、有事业追求的儒家士子,心怀忐忑地抛弃道德英雄主义,在内外对立的狭缝中,抓住一切政治改革机会,协助清朝统治者建国与统治,却有不时表现出道义上的不安,甚至在利益攫取的进退失据中降而复叛。乾隆帝命人修《贰臣传》,顾名思义,以政治需求的视角,审视仕从两朝、各有选择的前明降臣。向敬之独辟蹊径,重返明清之际的现场,客观解析那些“有失大节”的士大夫,为清统一全国和明清之际社会秩序重建上的作用与矛盾,坚守与失落,顺应与不安。

清代学者魏禧曾说:“事后论人,每将之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每个人都可以将贰臣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唯有置身其中,回到当时现场,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气血秉性,体会到时代的局限和当事人的进退两难,就知道历史的呈现必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才能感叹世事难料,尤其是在王朝更迭频繁的乱世时代。向敬之跳出传统的狭隘的批判或盖棺定论,努力发掘被模糊的历史文化和集体心态。其书写的对象不局限于帝王心术或精英人物,着重于人的历史,传递出一种雅俗共赏的人文关怀。这是写史者应有的责任感和度量,也是读史人应持有的态度。

反观中国历史,悠久漫长,如同浩瀚的星河,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物与事件组成,即便明清之际以降至康雍乾盛世近两百年历史,仍有许多值得挖掘、值得细说的故事。向敬之《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从女真先人创世写起,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至雍、乾交替,同时对顺治前期的多尔衮摄政、康熙前期的四臣辅政,逐一论述,从细枝末节中看待王朝发展走向,在朝堂宫闱秘史中窥探人性真知。他貌似“挑刺”清宫剧,意图带领读者深入历史深处,解读事件背后的逻辑、冲突、纠葛与隐秘,重新发现艺术结构与历史真实之中清史的是是非非。

(文/汤 成 北京凤凰壹力日语图书编辑)

《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 作者:向敬之 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5月版

(本文经本书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向敬之,明清史学者,独立书评人。现供职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海证券报》《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新民周刊》《凤凰周刊》等发表书评400多万字。近年来研究明清之际社会秩序重建,出版有《大清定局》《明清破局》《康熙奇局》《雍正迷局》《明史不忍细看》《清史不忍细读》《细说康熙:王朝纷争六十年》和书评集《现场与背后》等。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