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精神病。他阴郁多疑,没有人相信。他只相信自己。据统计,他上台后,先后换了11位刑部尚书和14位兵部尚书,杀了7位诸侯,杀了11位诸侯,还逼死了一位。其中包括兵部尚书熊文灿、兵部侍郎、冀辽御史、三边总督孙、运粮总督杨、三边总督郑崇健等.这些是国家的栋梁。如果崇祯一起起疑,杀人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他不在乎柱子是不是。但是,支柱没了,国家真的要崩溃了。
崇祯不仅杀人,还杀人,向大众展示。例如,袁崇焕,不仅在街上,而且呼吁人们分享他的肉。家庭成员将被转移3000英里,他们的财产将被没收。清洁,彻底消除,从地球上抹去。
袁崇焕是一个纯粹勇敢的战士,在此之前,也有宁远大捷、宁津大捷等一些胜利的战役,但在一封抗议信之后,他所有的战功都化为乌有,成了该死的叛徒,死得极其凄惨。崇祯的意思是以身作则,杀鸡给猴看。然而,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至少两点,一是皇帝的智障和残暴,二是他自己的结局。跟着这样的皇帝,没有前景,只有死路一条。然后怎么办,逃。谁不怕灭绝人类的白色恐怖?
这些深受中国传统忠孝观念影响的大臣,是不会轻易叛变的。他们明明知道自己以后会被历史学家写进《二大臣传》,却要为自己和家人找机会活下去。生存的机会在哪里?清朝给的官员都很老实。第一,他们看到清朝政治清明,不随便杀大臣。二是看到早年投过票的范文程、李永方等人普遍被重用,甚至李永方嫁给了皇室。清朝的这种政治手腕,远高于崇祯的“杀与杀”的政治自杀。
被崇祯吓死的大臣们,在寻找逃跑的机会,也在寻找背弃黑暗的机会。他们要求出生。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降。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尚可喜降。崇祯十二年(1639年),冀辽总督洪承畴在晋松战争中被俘。大清的真诚是祖大寿最典型的。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中,他倒下了,但他迅速逃到锦州城与清军对峙。十年后,在晋松战争中,援军洪承畴被击败,锦州彻底无望,祖大寿再次率军清剿该地区。皇太极不顾过去,依旧收留了他,把总兵的军衔托付给他。祖大寿深受感动,给侄子吴三桂写了一封信,为吴三桂后来投降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此,明大臣臣服清朝的风气开始流行。以上将领有、孟巧芳、孙德恭、金浩、包成贤、祖泽润、祖泽普、祖泽宏、祖克发、祖泽源、张存仁、李、刘武源、陈晋、刘、左孟庚、田雄、马德恭、徐定国等,这些人或被授予高官,或被授予王公等称号。除了《三藩市》等一些以外,大部分结局都不错,有爵位的都传到了清末,由后代继承。应该说这些大臣都是崇祯免费送给清朝的。谋反和不谋反,毕竟有个为什么?
在一个伟大时代的转折点,人的脊梁主要靠政治清明和道德得失。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