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人|“三风”

2021年6月20日17:31:42历史解密52阅读模式

人|陶铸的“三风”

来源:党建微平台 作者 陶斯亮 系陶铸之女

我父亲陶铸于1926年入党。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我父亲一生忠于革命和党的事业。历经千辛万苦,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影响我的是他的“三风”:勤学苦思的学风,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严格自律的生活作风。

陶铸人|“三风”

1954年,陶斯亮和他的父母在广州的家中合影

勤学多思的学风

我父亲的一生总是伴随着书籍。他爱读书,涉猎广泛,是个爱书如命的人。

他年轻时没受过多少教育。他只在私塾读了不到四年,小学读了半年,但他很喜欢读书,尤其是读《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唐诗宋词。他记忆力强,理解力高,能把书中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背下来,经常用孩子的声音形象地讲故事。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他经常回答问题。

1918年,我的祖父陶郑铁被勾结政府的土豪无辜杀害。他父亲刚满10岁,很小就辍学,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921年,在当地恶势力的逼迫下,父亲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安徽芜湖的一家木材贸易公司当学徒。1925年,父亲迁居湖北武汉,在汉阳竹木利津局任文员。在武汉,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经常去中华大学参加关于时局的辩论赛,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在一位热心大学生的指导下辅导数学和物理知识。

1926年,他18岁的父亲被送到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非凡的革命生涯。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无论父亲在哪里,无论斗争多么激烈,环境多么艰苦,他总会抽出时间去学习。1933年5月,因被汉奸背叛,在上海被捕并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狱中,父亲埋头苦读,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系统阅读政治、经济、历史、文艺等领域的书籍,并着重学习《史记》 《昭明文选》 《古文观止》等经典著作。1937年9月26日,父亲被党组织从狱中解救出来。他幽默地说:“我在这里上了四年大学。”

父亲不仅勤奋学习,而且勤奋思考。1940年,父亲来到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期间,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党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参与延安整风和军政工作的有关工作。他参与编写的《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和《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是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重要学习资料。他主持的《官兵关系》 《军民关系》、《领导作风》三个练习册,是当时指导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养成了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写日记,定期总结自己的优缺点。父亲一有时间就跟我总结,帮我修改日记和作文。当他真的没有时间时,他请他的秘书帮助他。有一次,父亲应胡志明的邀请去了越南。根据组织安排,我和妈妈曾治也去了那里。从越南回来后,父母给了我一个任务:“给胡志明叔叔写封信,感谢他的热情接待。”当我写信的时候,我觉得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当我抬起头,看到房间里有一幅“然而,虽然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的字画时,我把这句话用了出来,给我父亲看。父亲看了看,说:“这句话怎么会用在这里?你小时候怎么能跟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自称知己呢?”我有点不服气:“为什么不能叫我知己?”父亲耐心的给我解释,让我明白了不能用这句话的原因。父亲的言行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养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让我受益终身。

注重调研的工作作风

父亲总是关注现实,反对空谈。对于工作中的问题,他总是就地调查,集中群众的智慧,然后提出解决办法。他曾经说过:“调查、研究、检验一切,都是我们工作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基本方法。”这是父亲多年革命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1949年1月,平金战役进入关键时刻,党中央指出必须解放北平,但不能破坏北平的古建筑。这时,父亲担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奉命盛装进入北平与傅将军商谈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他提前派人去找著名的建筑专家梁思成,要求他在地图上准确细致地标注出北平城古建筑等重要文物,以保护这些文物在谈判失败,需要武力进攻时不被炮火破坏。后来在双方的努力下,谈判成功,北平和平解放,城内的古建筑全部保存下来。

在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期间,父亲每年拿出三四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1959年,广东各地刮起“一级两调”之风,进行“穷过渡”,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父亲实地考察了东莞、曲江等地,反复向干部群众说明,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谈什么“过渡”,扎扎实实地发展生产。《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颁布后,父亲根据条例精神,对农村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在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父亲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对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

1963年

初,为了制订广东省促进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父亲深入肇庆、湛江等地调研林业生产情况。当他了解到林场职工存在口粮短缺问题时,当即指示陪同的地县领导解决这一问题,每人每月至少供应10公斤,不够自己再种点杂粮。当他了解到林场工人大部分是临时工时,指示林场应将他们改为固定工,让他们把家属带来一块劳动,使他们安下心来,以场为家。一路上,父亲就这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给各级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陶铸人|“三风”

严以律己的生活作风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主持广东省和中南局工作时,无论到哪里检查工作,总要“约法三章”: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并让随行人员监督检查。他下乡蹲点,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父亲的带动下,广东省委和中南局机关一直保持勤俭办公的好作风。

1951年9月,父亲从南宁返武汉途中,经过老家湖南祁阳,他从大革命失败后离开家乡,未再回过老家。在南宁时,他买了一筐广西产的香蕉、菠萝等水果,准备顺路回家看望一下我奶奶,事前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火车到了黎家坪,离祁阳还有15公里左右,那时没有出租车,只好租了辆马车代步。到了祁阳,父亲先到祁阳中学看望时任祁阳中学校长的我伯伯陶自强,参观了以爷爷陶铁铮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当时,奶奶住在姑姑家。午饭后,父亲坐了6个小时的船来到潘家坪姑姑家,看望了奶奶。第二天早饭后,父亲才回到他的老家石洞源。不料,头晚我伯伯打了招呼,当父亲走到山口时,就看到家乡的群众拿着彩旗,敲锣打鼓 ,燃放鞭炮欢迎他。见到这一幕,父亲生气地问:“这是干什么?谁让搞的,快叫他们回去,不然我就不回村了。”父亲进村后逐户访问,并到设在祠堂的小学校里开了座谈会,倾听老乡们的意见。关秘书等随行人员跟着父亲在伯伯和姑姑家各吃了一顿饭,按照规定,随员不能白吃,经党小组议定,在伯伯和姑姑家的抽屉里各留下50万元 (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50元)。回到武汉后,关秘书向四野政治部副秘书长刘雪初报告,经批准由财务处报销了。父亲知道此事后,立即手拿100万元(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100元),找到关秘书严肃地说:“关相生,我不是早跟你说了吗?这是私事,怎么能让公家报销?”第二天,关秘书到财务处交了钱,拿回条子交给父亲,被他当场撕毁了。

1961年10 月,父亲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去莫斯科参加苏共二十二大,苏方给每个参会外宾发了600卢布零用金。父亲用这笔钱买了一台除草机、一个吸尘器和一台幻灯机,送给了相关研究单位。父亲回国后,我问他:“爸爸你出了一趟国,给我买了什么礼物呀?”他说:“爸爸没给你买什么礼物,只买了几件工具回来研究。”

在物资供应紧张的年代,父亲听说毛泽东带头不吃肉,便积极响应不吃肉。1962年春节,中南局机关杀猪,每人分3斤猪肉过年,我们家算上秘书、司机、警卫员和公务员等,共分了18斤猪肉。父亲回来一看就发火了:“你们不知道我不吃肉吗?为什么不送回去?”母亲曾志解释道:“这是我的意见,因为这不仅有你的,还有司机、警卫员的。”“我不要,他们也不要,都送回去。”“你是领导,你可以讲风格不要猪肉。人家司机、 警卫员不是领导呀!机关每人一份,应该给他们嘛!”父母亲就此吵起来了,声音很大,最后父亲还是接受了母亲的建议,说:“把分给我的猪肉送回去,分给他们的那一份就给他们留下来吧!”

父亲去北京工作前,因住房很陈旧,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在他外出时维修了一下,花了15000 元。事后,父亲认为不该办这件事,便自己拿出15000元交给管理处,并在会上作了检讨。父亲平反后,军区党委认为此房修好后父亲就去了北京,实际上没有住,决定将15000 元退还给母亲,但母亲说:“这是陶铸同志生前决定的事,不能更改。”

1969年11月,父亲蒙难病危时赠给母亲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正是父亲一生严以律己生活作风的生动写照。我永远怀念人品高洁、心底无私的好父亲。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