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吃苦了,才能成为大师,刻苦训练才是培养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在古代,权贵之家所生的儿子兄弟,从小过着奢侈的衣履生活,接受着高水平的教育,却有几个人成了人才。这些有才华的人,通常都经历过变故,吃过苦,才最终成长起来,努力工作。感兴趣的读者和探索网边肖一起看看吧!
汉朝宣帝皇帝刘询就是这样一个人。
汉宣帝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出生于皇室,一个王子的儿子,出身优越。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发生,他应该过得很精彩。但是因为这次事故,他的人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公元前91年,有人诬指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生用巫术诅咒武帝。武帝大怒,命江充彻查此事。江充趁机以权谋私,陷害太子。太子为了自保,带兵杀了江充,武帝出面压制此事,因此深信太子参与了巫蛊的诅咒。经过一百次争论,刘玉鑫逃到户县,在那里他最终被跟随他的官兵杀死。
事发后,据刘的家人透露,是唯一的亲人。但是他的地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直线下降,从一个曾孙变成了一个大家都无法避免的孤儿。
好在武帝很快醒悟,发现自己被小人蒙蔽了双眼。但死者已经去世,无法弥补。因此,他专注于刘询,并试图通过善待刘询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刘询的心态在很久以前就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无知,有才华。他知道,只有感激地接受汉武帝的仁慈,他才有机会活下去。
不久,武帝驾崩,年轻的皇帝刘贺继位。当时朝堂已成为霍光的集中管理,连武帝留下的顾铭大臣都不敢与霍光对抗。霍光的权力如此之大,他已经能够触摸到王位。他不想成为世界人口中的亡命之徒和小偷,而是想成为皇帝操纵的幕后黑手。
因此,当他觉得刘贺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时候,就废了刘贺,立刘询为帝。
就这样,刘询不小心拿起了一个皇位,成了皇帝。虽然他当时没有实权,所有的权力都在霍光手里,但至少他有了掌控自己人生的希望和可能。
虽然刘询一直很平庸,生活很诚实。生性多疑的霍光,至今仍缺乏安全感,害怕刘询突然受宠若惊,内心活跃起来。因此,霍光提出将权利归还刘询,试图试探刘询的态度。
深受其害的刘询非常了解这种诱惑。他知道,如果他真的走对了这条路,他的死期就不远了。霍光怎么才能真正放弃权力?即使刘询借此机会要求权力,他也遵守了对大臣们的命令。这些人成了霍光的走狗,只听霍广智的命令,按霍光的眼色行事。
刘询见危在旦夕,拒绝了霍光让权的请求。不仅如此,他还下令给予霍光极大的荣誉,给予霍光极大的荣耀。
此举让霍光如释重负。他觉得刘询既谨慎又没有勇气,这正是他作为一个皇帝所需要的。
有幸通过某一关的刘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不得不面对霍光新的算计。霍光这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既想掌控国家大事,又想掌控后宫,打算前后夹击,以便将刘询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控制后宫的方法很简单,把女儿霍留下。
这下,刘询有些坐不住了,让她的家人在后宫中称霸,他还能睡得安稳吗?
这一次,他并没有舍命的打算,而是主动出击。第一,他在朝鲜放出风声,想让原配徐平君做接班人。然后利用舆论让人们认同。被开发后,忘记被毁的老婆,是一个很美好的谈资。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做一个恶人,与恶名作斗争。所以霍光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这位大权在握的官员,突然受到这种冷遇,心里自然不高兴。他发誓要帮助他的女儿。
霍家能把权力交给执政和在野,自然思想深厚。他们会蛰伏,寻找机会。
几年后,徐平君生下时,霍太太付了太医的钱,毒死了徐平君。
史书上说,这是霍夫人一个人做的,与霍光无关。但是这个说法真的没有说服力。霍夫人是女人,怎么会有收买朝臣,控制后宫的能力?估计这背后是霍光,霍夫人只是个幌子。当然也有可能是徐平君正常去世,有人想借此生,就把霍夫人拉了出来。
那谁想借此生?
当然是刘询!
霍光死后,刘询一如既往地礼遇霍家,不仅大肆为霍光修陵,还对霍家子孙表示敬意,让他们占据高位。
难道真的因为胆小不敢惹霍家就对霍家这么好?没有!
刘询所做的是有意义的。他让霍家占据高位,以引起大臣们的不满。身居高位的人少了,家里人占完了,不给别人留个汤,这怎么行。
于是,有人开始与霍家离心。这时,刘询抓住机会收买人心,收买朝臣。
经过三年的规划,刘询已经成熟,有能力与家人竞争。这时候他拿出了一个杀手锏:霍家毒死徐平君皇后的证据。
他用这个直接命中要害的招数打败了敌人,很快就搞定了霍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徐平君的死真的是充满了疑惑,是中毒还是因为生产而死。古代医疗技术不够,一个女人生孩子,相当于在鬼门关走来走去。也有可能是她因为生产没有扛过去,失去了生命。
当然,无论她死于何种原因,她的死都成了刘询对付家人的借口。因为后者,徐平君和霍佳
结下了死仇,许平君死于霍家人手里,看起来合情合理,没人会怀疑,以此事定罪,霍家百口莫辩,成必死之局。
看来,刘询真的很厉害,他能忍,懂得利用机会,布局巧妙,一环接一环,杀敌于无形中。
故事出自《智囊全集》
《智囊》是什么?这是“明代奇才”冯梦龙所著智慧总集,人称“小资治通鉴”。全书收录先秦至明代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加上点评中的同类故事,共有3000多个)。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解读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非常喜欢此书,无论到哪儿,此书都随身必备。曾国藩也对此书颇为推崇,曾谆谆告诫诸位弟弟:“此书务读三遍。”杜月笙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让别人读给他听,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所以,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说心里话,有时你感觉缺少机会,实际是缺少智慧。
疑难之处还有注释,只要识字就能看懂。而且有冯梦龙的分析点评,犹如画龙点睛。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