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年满15岁,被称为“后勤”,意为“结”。古人也说,“她要年嫁。女人结婚了,不算结婚,结婚了就是结婚了。也就是说,她结婚了,就到了结婚的年龄。因此,在很多古籍中,女性在15岁左右结婚。简单来说,古代女性15岁就长大了。不像我们现在,18岁是成年人。
另外,古人对于年龄的算法和现在完全不同。古人称幼儿出生时为“一般角”,《礼记内则》记载为“吹髻,一般角”。后来小时候不让孩子戴帽子,要让头发自然下垂,所以也叫耷拉,然后就是少年。古人将其比作“豆蔻”,可见于许多诗词之中。
而男性则不同。15岁的男人叫发束,意思是“变成小孩”,也就是男人从幼童成长为少年,20岁的男人叫“弱冠”。这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年了,要举行加冕仪式,王冠就是大人的帽子。这时,男人可以戴帽子。另外,举行过加冕仪式的男性也可以结婚。
虽然古人对年龄很讲究,但为什么古代女人总是要先结婚才能结婚?而且很多婚姻伴侣年龄相差很大。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在现存的清末遗留下来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官宦家庭的妻妾,似乎年龄差距都非常大。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古代女性的土地普遍较低,即使出生在大家庭,最终也会成为生育的“工具”。因为古人受宗法思想的影响,认为女人的目的只是为了结婚生子,所以古代女人不能在公共场合露面,一直呆在家里直到结婚。
古人把这叫做“等待最好的一面”。此外,古人也讲究“女子无才则德”,所以古代女子不能自小入私塾,也不能像男子一样学习四书五经。第二,无论男女,古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都比现代人早熟。明朝《东周列国志》记载“虽然年龄是14岁,身材是长大了,但是好像是16、17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女性虽然只有13、14岁,还不算成熟,但像是16、17岁,已经长大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女人可以结婚生子。第三,古人看中孩子,所以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这样一来,家族中的后代自然兴旺起来。而且古人往往崇尚富贵之人,有时一家可以达到数百人。
最后,也是最残忍的一点。古代女性不仅婚后在婆家没有地位,在娘家也没有地位,因为古人认为养女儿是为了别人,“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了这么多年还要送出去。所以很多人干脆“卖女儿”送给女儿还没结婚的人。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