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955年被授予这一称号时年仅38岁的开国中将,曾和陈毅住在一个病房里,成了“忘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阶制度,175名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将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开国将军”。最年轻的是江西兴国县人谢有发。1995年的今天,谢有发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16岁时毛遂自荐入红军
据《江西省人物志》,谢有发,1917年生于兴国修水村。那个地方,能种的土层薄,缺水,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红薯。谢油发是吃红薯长大的,因营养简单而矮小。1933年5月,16岁的谢有发从一个村子里把哥哥送去参加兴国的模范师,还缠着团长去参加红军。局长认为他个子矮,没有步枪高,拒绝接受。他灵机一动,说他上小学三年了,会写字,会数数,会唱歌。这一招果然奏效。当时军队需要受过教育的战士。他被破例批准参军,成了一名“宣传员”。他在宣传队里弹快板,说《荷花落》,唱小曲《斑鸠调》,唱红军歌曲。他最擅长的是兴国山歌,他口若悬河,边编边唱。
有一次,开群众大会的时候,他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在台上。他在许多听众面前发表了演讲,没有惊慌和脸红。他口齿伶俐,声音清脆,手势挥动,言语生动,头脑清晰,说起激动的心情,就即兴创作了一首民谣。军队领导都很喜欢他。部队首长李守宣称他为“精灵红孩儿”,政委胡国安称赞他为“优秀宣传员”,共青团政治部主任王平称赞他为“勇敢的小战士”。
谢有发曾在《谢有法将军文辑》回忆说,1934年秋,在福建沙县作战时,谢有发的脚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在那里水土不服,满身疥疮,又痒又痛。不用说,他手里连筷子都拿不住。
后来谢有发被战友抬进了江西省宁都县安福镇红军第一后方医院,正巧和江西军区司令员兼西军总司令陈毅住在同一个病房。一个是红军小战士,一个是红军大头。他们一说话,很快就变成了“忘了朋友”。
当时是五次反“围剿”激战期间,每天都有伤员被送往医院。由于缺乏医疗和药物,伤兵痛苦不堪,不时呻吟大叫,而谢有发则忍受着剧痛,不哭不喊。
陈毅觉得这个幼稚的孩子与众不同,就故意逗他说:“哎,兴国小老表,你天天舒舒服服躺在这里看天花板,会想家吗?”谢有发答道:“司令,我不能舒服。我每天都想回到部队,哪怕是在梦里。红军是我的家,它不会消灭白狗,也不会有我的家。”陈毅多次称赞他的骨气。
长征前夕,他还在医院,老家派人来接,他拒绝了。后来听到部队行军的消息,不顾医生劝阻,决定参加长征。出院时,他含泪与留在苏区的陈毅司令员告别,对大人们说:“回头见。”
十几年后,他们在山东又见面了。此时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谢有发任华东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金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主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保卫胶东、济南、淮海、杜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第二、五次战斗。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38岁时,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将之一。曾获三等八一奖章、二等独立奖章、一等解放奖章。1980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顾问。退休后,他不顾疾病,继续写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文章,直到去世。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