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对是否称帝的无奈与挣扎

2021年4月28日22:31:21历史解密54阅读模式

曹操晚年对是否称帝的无奈与挣扎

曹操晚年,很多人都劝他称帝,他说若天命在我,就当周文王。这句话,在透出理智的前提下,也同时透露出的是一种无奈与挣扎。那么,曹操的无奈与挣扎又是什么呢?

曹操当上魏王以后,这让他能够摆脱汉献帝的名义束缚,可以自己任命官员,可以以魏王的命令来发号施令了。比较有名的事就是夏侯惇不当汉臣一定要当魏臣一事,这是一种表态,也是一种一如既往的亲密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说,曹操可以不用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直接以魏王之名义号令天下。不过,这也给曹操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立谁为太子?也就是将来的魏王乃至于魏国的皇帝要交给哪个儿子。曹操的大儿子是曹昂,在征讨张绣时为保护他战死,也就是曹操没有了嫡长子。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冲,就是课本上称象的那个曹冲,年纪不大就死了。曹操难过,曹丕也跟着难过,曹操却说,这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们的幸事。如果此话的确存在,那说明曹操曾经想让他当继位人。只可惜,可能不会有争议的和曹操最心仪的都离世了,剩下的就有了一个相争的问题。

年龄在前的三兄弟曹丕、曹彰、曹植乃一母所生,母亲在之前就被确定为继室,三人的嫡子资格都没有问题。正常情况,曹丕年长在前,曹操确定他为继承人再顺理成章不过了,可不知道是哪根筋错了,曹操硬是喜欢三人当中最小的那个曹植,就想方设法要把曹植扶立起来。这种违反顺序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曹操就说是秘密实则公开地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既是让大臣们表态,也是让大臣们知道他的心中所属。你想啊,曹丕年长,军政职务高,干的事情又多,要是曹操没有其他心思,还用得着这样大费周章吗?可是这心思一动可来了大问题,资格老职位高的大臣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曹丕。本来曹操是以密函的形式征求意见,有个叫崔琰的大臣却故意将这件事公开,表示坚决支持曹丕,而这个人还是曹植的叔丈人。还有那个贾诩,曹操当面问也不回答,逼急了说我在想袁绍、刘表是怎样灭亡的。不用说,他那意思袁绍和刘表就是立小儿子导致了后续不继,应该立曹丕。

从曹丕和曹植来说,两人都不是呆傻之人,也不是刘禅、孙亮那种还没有成年之人,谁当都不会马上让曹氏江山移主,怎么反映就这般大呢?有人说这是新旧秩序之争。汉朝规矩,非刘姓不得为王。曹操称王,打破了这个几百年的规矩,等于是宣布汉朝的灭亡,他想要彻底颠覆这个固定的认知模式,却不想像是捅了马蜂窝,遭到了大范围的抵触。不得已,曹操也妥协了,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

这样一看,曹操在立嫡问题上的确是一种无奈。很多时候,大臣们在无关自己利益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推脱性的说辞,说这是帝王们的“家事”,这样帝王们就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曹操没有这样的幸运,只剩下一种“不得意”的无奈。

从这件事继续延伸下去,另一件事也就让人有了更多的猜想,这就是曹操临终调曹彰回来。当时,曹彰代理越骑将军,驻守在长安。曹操住在洛阳,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临终前下令将曹彰招来,这个曹彰还没有到曹操就驾崩了。这件事情有两个方向可想,一个是当时反曹的势力依然存在,比如说几个月前的魏讽反叛案,连相国钟繇都受到了牵连。曹操调曹彰回来是稳定局势,防止有人趁机作乱。这样想的原因是曹操已经确定了王位继承人,他不会自己给自己再找麻烦吧?不过,曹彰的行为却让人向另一个方向去想,这就是让老三协助老四夺权。曹彰一到洛阳,就问主持治丧的贾逵,大王的玺绶在什么地方?这明显就是要问鼎大位架势。《魏略》的记载就更加露骨,说曹彰到达后,直接找到了曹植,说:“先王招我回来,就是想立你为王。”是曹植拒绝了,这才不成。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曹操从建安元年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十四年过去了,仍然不能放心天下人心归曹,是不是非常无奈?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曹操想立的不得立,临终还想儿子们努力翻盘,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的挣扎?

还有那个“吾为周文王”一说,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据有荆州,尽管称臣,曹家什么时候能够统一江东?还有西川刘备,刚称汉中王,蜀道难行,又如何让刘备臣服?天下统一一时间难以实现,这个周文王一说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

曹操晚年对是否称帝的无奈与挣扎

日本奇葩变态文化有哪些? 震惊趣事

日本奇葩变态文化有哪些?

要不说这日本为啥变态,我写的时候都脸红,结果这在日本成为了口口传颂的神话,日本人说起这个来眉色飞舞深感自豪,觉得这有啥,这不正常吗? 结果最后伊奘诺尊成了日本神话中的父神,既是日本诸神的父亲,也是日本...
刘是如何相识、结拜的历史? 历史解密

刘是如何相识、结拜的历史?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意气相投,他们选在一个桃花园林,举酒结义,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东汉末年,一个修草鞋的中年男子结识了当地豪强和一个通缉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