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观点深深影响了后世,被誉为“亚洲圣人”。孟子和孔子一起,被后人尊为“孔孟”。
孟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孟子》与《论语》《大学》01《中庸》合称《四书》,成为历代儒家最重要的教科书。
班固在《汉书》写道:
现代大作家林语堂也说过:“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毛主席小时候上过六年私塾,对《孟子》很熟悉。孟子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也对毛主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领导作用。
那么,在毛主席看来,孟子有哪些积极的思想呢?
第一,孟子提倡积极向上,胸怀大志的思想。
众所周知,孟子长期倡导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孟子》中有很多反映他思想的文字,比如“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与养气,志一则气动,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等等,都体现了孟子追求大志的大气和自信。
孟子的英雄精神和浩然之气也深深影响了毛主席。后来,当他读到德国哲学家鲍二生的《伦理学原理》时,他有这样一个注解:“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治平天下也;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养吾浩然之气”
1919年7月14日,毛主席主持成立《湘江评论》。他在就职演说中写道,““吾之意与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及大丈夫两章之意,大略相同。””的文字透露出他舍己为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和孟子一脉相承。
1938年7月,毛主席出席延安抗日战士和死难同胞纪念大会,为抗日战士纪念碑奠基,并致悼词:从“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可以看出,毛主席高度赞扬了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和英雄,认为他们是有远大志向和为之奋斗的人。
孟子其实强调大志,同时也讲了实现方法,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关键词。
一个是“不变”这个词。
《孟子告子上》说:“抗战到底,浩气长存。”strong调做事要有毅力。
毛主席对此深有体会。在1915年,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在1917年,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年写道:“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一个是“健”字。
《孟子滕文公下》说:“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到底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矣。”strong调人要有坚定的意志。
1939年5月30日,当毛主席鼓励模范青年时,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著名民主主义者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毛主席在电报中写道:“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
一个是“磨”字。
上面写着:“老师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老师不朽之光荣。”
1943年,毛主席写信给陈毅,鼓励他不要怕困难,坚持抗战,他也写了类似的内容,包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65年,毛主席鼓励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女儿李讷,把孟子的名言写成手书送给她作为座右铭。
第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在《孟子告子下》写道:“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的缺点,增益其所不能。”
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的这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广为流传,他的这个“民本”思想,对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也影响非常深,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等思想,都是毛主席对孟子的“民本”思想的阐述和发展。
1929年,毛主席在与一位友人谈话时说:“在历史上,人民群众实际上处于被统治的奴隶地位。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奴隶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发地推翻旧有的统治,成为‘主人的人民’。他们只有集中自身的精华,形成能与统治阶级相抗衡的先进思想和阶级先锋,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隶上升到主人的质变过程。”
1942年,毛主席写了《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其中强调说:“在本源和本质的意义上,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创造者,共产党则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与自由的阶级工具。”毛主席认为,如果不依靠群众,不联系群众,一切斗争都无从谈起,都注定会走向失败。
第三,就是孟子的“道”。
孟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一件事物发展得怎么样,“道”非常关键。
《孟子·离娄上》中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显然,毛主席也从中深受启发,在解放军攻下南京国民党老巢后,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其中有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受了孟子关于“道”的影响,强调蒋介石逆时代而行是必将要覆灭的。
另外,毛主席对孟子的“尧舜之道”也非常推崇,这种“道”就是治理国家必须顺乎民意,顺乎民心,所以,在《孟子·告子下》里,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说法。
毛主席将这句话理解为“平等”,只有大家平等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共同的理想和追求。1958年7月1日,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两句话,也被当时很多人当作春联,贴在了门上。
孟子的“道”,还有决定胜负和命运的观点,比如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这样的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毛主席对这些话就非常赞同,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中,最突出的,就是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写的:“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
并强调说:“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战争,初期的力量弱小不代表长远性,将来的胜利必然属于正义的一方。”
1970年5月,毛主席就美国出兵入侵柬埔寨,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毛主席再次强调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说:“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参考资料:《毛泽东品国学》《历史学者毛泽东》《孟子》《旧闻新知》)
【毛主席点评先秦诸子】已发表文章——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