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伏苓的军事指挥能力是什么水平?老蒋说了真实的评价
老生常谈,性格决定命运。张属于一个被自己的性格所伤害的人。
在国军的高级将领中,张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他的风头一度盖过了他的老上级王。甚至有人称他为十大抗日名将,深受他的追捧。同时,张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军事能力很高,堪称国军第一悍将;但也有人觉得他很平庸,叫他“张妈苏”。那么张的指挥能力如何呢?
张在抗日战争时期成名,但在注重资历的国军中资历一般。如果不是他在杀妻的情况下误打误撞离开胡宗南,他很难在抗日战争中成名,成为国军五大主力的统帅。
成名后,解放战争时期,王升任济南绥靖公署主任,74军改组为74师,王推荐张继任74师师长。没想到,他把王这个老资本势力给毁了。
当时整编74师已经是国军的五大主力,装备精良,素质相对较高,是国军的主力,被称为御林军。因此,很多人觊觎74师师长的位置,最终张获胜。
苏联七战七胜期间,整编74师进攻特别积极,但也遭受华中野战军的重大打击。事实上,在苏联的几次会议中,74师和张的优劣已经暴露出来了,那就是进攻威力大,防守能力弱。
这样的部队适合打头阵,可以作为解决关键问题的尖刀。但是,要求是必须有人帮他保护侧翼。它单独作战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容易被包围。
张的性格也是如此。自力更生被重用的时候,他嚣张跋扈,无人问津。他的上级和同级友军被得罪了。换句话说,不仅解放军要灭他,很多同事也希望他早点灭。
这也是李天霞最终被华野围困时救援相对消极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也是苏羽执意要争取整编74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觉得张等同僚矛盾深重,目中无人,所以有可能国军被包围后不会全力救援。
张自身的指挥能力问题也很大,他的警惕性不够强,而且他几乎被华野包围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反而放弃了重型武器,没有考虑如何解决后勤物资。他决定撤退到孟良崮,那里连水源都无法保证,于是他自杀了。
这说明他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对孟良崮也不是很了解,所以直接带兵上来了。按照兵法,这甚至是一波战争。这很愚蠢。特别是放弃重武器,这是当时国军唯一的优势,被放弃了,战争打不起来。
另一方面,在邱清泉,豫东战役的最初目标是第五军,也是国军的五大主力。但是解放军刚开始进攻,邱清泉就发现情况不对,是针对他的,所以没有给华野足够的时间就立即转移了。这种战场上的敏感正是张的短板。
又看向黄。也是豫东之战。华野没有打胡琏第五军。黄救回,被华野反围,慌得慌。但是黄当场就坚持住了,并且利用他的重武器,所以他来援救国军。在船尾地
由于工作关系,吴仪和张有很多接触,更了解他。他曾对张说:“让他当营、团的军官是可以的,但当军长、师长是不行的。他平时不踏实,专事附庸风雅,喜欢骑马练字,买古董字画,在室内挂成吉思汗和拿破仑的画像,摆出一副儒者风范。然而,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找不到办法,有时他只知道如何冲,并充分展示了一个
最真实的是蒋介石对他的态度。有两件事最能说明蒋介石对张的真实态度:
第一,张死后,华东野战军撤退时,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按照治病救人的礼仪,买了当地最好的棺材,埋葬了张,立了木牌,通知了国民党。蒋介石虽然口口声声宣扬张灵奇“杀身成仁”,但并没有重新埋葬张灵奇,以至于张的意志最终消失。2012年,爆发了“被埋在羊圈里”的新闻;
第二,张去世前,他的第四任妻子(她敢于嫁给一个有杀妻前科的人,证明她有勇气,没有头脑。当她今天还活着的时候,她应该感谢孟良崮只有19岁,她的儿子张道宇是21天前出生的。虽然张生前曾给蒋介石遗书,蒋介石也把他的牌位带到了台湾省,但、的孤儿寡母却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照顾。
后来抱怨说:“蒋介石听到张战死沙场的消息时,哭了,但是到了台湾省后,他没有给我任何抚恤金。否则,
我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跑到美国半工半读,养活自己和家人。”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忠犬”。他不关心政治,对政治一窍不通,以为只要对蒋介石尽忠就会有辉煌前程,但没有想到蒋介石是一座正在消融的冰山。
“犬”对主人来说,活着能咬人,才值得善待,死“犬”不能咬人,也就毫无用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灵甫始终是个团长的水平,能够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有人能控制得住他,他还能发挥作用,一旦他谁都看不起了,自己去掌握主动权,骄狂轻敌,就离死不远了。
对蒋介石来说,这个评价是不是也是对他适用呢?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