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私下拘留了中国和朝鲜的战俘,然后走了自己的路。毛主席:再歼灭一万名朝鲜伪军
1953年5月,到这个时候,朝鲜战争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快三年,双方胜负的天平摇摇欲坠,从来没有出现过巨大的倾斜。
这种情况使得中美双方的主力部队都打算尽快结束战争,把自己的重要军事力量拉出朝鲜战场的泥潭。
因此,双方特别选择了这一特殊时期,即朝鲜战争三周年,并打算在这一时期内彻底谈判停战,以迅速结束战争。
图|当时,韩国总统李承晚
然而,美国和我方之间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停战谈判是在南朝鲜当局的背后秘密进行的。
也就是说,美方没有将停战谈判提前通知韩国总统李承晚。
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我们战争的名字是支持朝鲜,美国战争的名字是帮助韩国。
现在双方要全面停战,美国想抛弃韩国,单独和中朝谈判。有点奇怪!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图|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与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合影
首先要明确的是,李承晚能够成功控制南朝鲜,镇压内部反对派势力,建立新的大韩民国,这一切都离不开美国政府在幕后的大力支持。
即使是大韩民国,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也能存在。
1950年6月下旬,朝鲜战争爆发。短短30天,朝鲜军队占领了韩国近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迫使韩国政府和军队撤退到釜山。
当时,李承晚等人和朝鲜军队濒临被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赶到海里“喂鱼”。
图|在朝鲜战争中,一名美国士兵俘虏了一名战俘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美国向李承晚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方面,美国下令尚未完全撤出韩国的驻韩美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人民军;另一方面,它使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9月中旬实施了著名的“仁川登陆”,一举扭转了局面。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竭尽全力帮助李承晚对拯救了韩国的朝鲜人民军发动大规模反击。
可以说,没有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李承晚什么都不是。
但是为什么,美国要和我们和谈停战,就要绕过一直支持的南朝鲜当局?
照片|麦克阿瑟和韩国总统李承晚
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果韩国的李承晚单独面对朝鲜的金日成,李承晚将被击败;但是在美国军队的支持下,李承晚赢了。
然后随着中国志愿军的加入,战局发展到了胶着状态,南北之间没有很大的胜负倾向。
为了实现统一南北的迫切愿望,李晶双方都想借助外部力量彻底瓦解对方,都不愿意举行和谈。
但相比之下,金日成更理性,知道他不是这场战争的负责人,而李承晚是一个极其顽固的民族主义者。
图|金日成的老照片
美军曾经帮他把朝鲜人民军打到鸭绿江边,当时他以为自己的梦想会实现。
李承晚没想到中国志愿者的加入让他很开心。
有些人很容易放下没有得到的东西,却对自己会拥有却马上失去的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执念。
李承晚是个不可理喻的家伙。他日夜盼望着南北统一,他已经想得很快了。
李承晚不止一次公开宣称,他“永远不会与共产党谈判”
图|李承晚演讲的老照片
美方对其支持的韩国总统有很好的理解。
李承晚对统一南北的偏执是非常极端的。
所以在美方看来,只有尽可能避开韩国总统,才能达成和谈共识。做了就做,李承晚只要捏住鼻子认了,就能达到美军撤离朝鲜战场的目的。
然而美军高层的想法很好,现实却很糟糕。
在韩国这片土地上,虽然李承晚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美方的行动逃不过他的耳目。
照片|麦克阿瑟和韩国总统李承晚
当李承晚听到美方欲撇开自己,私自和中朝两国达成停战共识的时候,他直接陷入暴怒之中:
“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是从我们国撤退中共军队,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和谈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们的合作。”
李承晚甚至打算破罐子破摔,叫嚣着要扣押战俘,撇开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仅靠着韩国军队单干,重新把战线推到鸭绿江边上。
无可置疑,李承晚的确是个“超级野心政客”。
只是他被野心迷住了双眼,丝毫没有注意到交战双方,在连续作战了三年后,双方的实力已经不是战争刚开始那样强弱分明了。
李承晚想要统一朝鲜南北的野心,早已变成了海市蜃楼,成为了永远不可能达成的幻想。
图|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士兵
而这时候的美军高层已经明白,哪怕联合国军再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无法对志愿军形成压倒性优势,甚至于在很多时候还处于劣势。
志愿军在刚刚加入到朝鲜战场的时候,联合国军还可以靠机械车辆、飞机坦克等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取得一定的军事优势。
朝鲜战争初期,联合国军一退再退,那是没有习惯志愿军的“无赖”打法。
可是后来,在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主持战局后,发现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特点(即志愿军因后勤保障不足,每次攻势只持续7天左右)。
图|1951年朝鲜战争中的李奇微
李奇微以这个发现为基础,发明了其极具代表的“磁性战术”。
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常常以某些重要战略要地为诱饵,吸引志愿军上钩后尽力缠住,消耗其兵力和时间,然后组织优势兵力对志愿军进行大举歼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两次战役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分别歼灭志愿军4.2万、7.5万,李奇微也因此成为了中朝军队的心腹大敌(数据来源为2007年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图|经过后期处理后的朝鲜战争彩色照片,美军部队和其直升机
1951年6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因为连续五次的大规模战役元气大伤,极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修整,就向中朝两国提出了停战的提议。
美国此举得到了当时中朝高层的高度重视,可后者也清楚这多半是联合国军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举。
一方面,美国指示前方有关人员积极同中朝一方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朝鲜战场的军备与军力支持——好好谈那就最好,要是不肯好好谈,那就打得你不得不好好谈!
果然,联合国军的狼子野心再度暴露了出来。
图|美军大炮的阵地,前面堆积了许多没有开封的炮弹
1951年8月开始,联合国军连续在当年对我方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而我方在对前阶段战事进行总结后,也转变了战略方针,从积极进攻改为了阵地防御,有效地抵制了敌军的攻势。
朝鲜战争第二阶段中,我军打出了多场精彩战役。尤其是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几乎掏出了压箱底的看家老底,使尽了浑身解数,可还是以赤裸裸的惨败告终。
这场战役直接令美国乃至全世界刷新了对中国军队的认知。
李奇微后来也承认:“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
图|朝鲜战争中,第二任“联合国军”司令员李奇微
而且,这时候志愿军的装备,相较此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火炮输出量持续增加,苏联援助的空军力量持续加大。
这让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军队不禁有些灰心,先前在武器装备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都没有把志愿军彻底打败,而今优势一步步被缩小,光靠陆军和空军已经根本不可能对志愿军形成威胁了。
其实在当时,美军在东亚地区除了大规模的陆军和空军外,还有赫赫有名的海军第七舰队。
如果把这支力量加入到朝鲜战场,是有很大可能打破战场均势,为联合国军的胜利天平再次加上一块重要的砝码。
图|1950年7月,一名精疲力竭的美国士兵正在他的散兵坑(单人掩体)旁休息,旁边放着他的头盔
然而,当时第七舰队驻扎在台湾海峡。美国当局是不会为了保住韩国而放弃这个重要的桥头堡的,更不可能让当时的新中国顺利收复。
而其他的联合国军海军,对于朝鲜战场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因为其无法形成大规模持续作战,只有从局部战场实施登陆。
以志愿军的雄厚兵力来看,登陆部队哪怕能取得成功,也难以站稳脚跟。
这时候,摆在美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使用核弹打击志愿军;其二,只能争取一些局部战场的小胜,在停战谈判中多一些筹码。
图|1952年1月16日晚,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坦克营正在执行夜间战斗任务
以当时美国的核武能力来说,直接把朝鲜半岛北部毁掉都不是问题,因为中朝两国对美国的核弹压制,根本无可奈何。
但美国倒也不用下如此血本。毕竟打下朝鲜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收获利益。是以,只需要大规模歼灭中朝军队就行了,不必对朝鲜人民赶尽杀绝。
甚至于只要炸掉志愿军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志愿军也会因为后勤不支,一步步被联合国军赶回到鸭绿江。
然而,当时美国有个头号大敌——苏联,苏联的军事实力一点都不亚于美国,在核武能力上同样如此。
朝鲜能对韩国首先发动战事,正是出于苏联的首肯和支持。
图|前苏联时代的海报
若是美国为了保住韩国要动用核武器,那么难保苏联不会为了保住朝鲜而采取同样的做法。
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许会就此爆发。
对于美国这种无利不起早、有祸赶快逃的“势利国家”来说,是绝不可能让美国本土处于极度危险情况下的。
因此,出于种种考虑,美国只有选择以打促谈了。
最好的打法,就是在志愿军的后方,突然实施一次登陆作战,利用联合国军一定的海军优势,打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
图|美国空军为美军提供空中支援
哪怕最后肯定会被志愿军打退,美军也能取得相当的战果,为停战谈判增添一定的筹码——而这还是单纯在朝鲜战场上进行陆地作战所不能达到的。
1953年1月20日(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获胜),美国新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上任。
艾森豪威尔眼见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越陷越深,想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让朝鲜战争迅速结束,同时争取到一定的利益。
光靠谈判显然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需要靠实打实的军事胜利果实才可以。
图|1952年12月2日,艾森豪威尔视察朝鲜前线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命令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迅速组织精锐登陆力量实施战前预演,为日后联军正式登陆作战做好准备工作,以期一战功成。
只是艾森豪威尔算错了一点,他的对手并不是金日成,而是高瞻远瞩的毛主席。
要知道,在朝鲜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就预测到美军可能会在仁川一带实施一次大登陆,实现战局彻底反转,并将此预测告知了朝鲜方面。
可朝方却认为美军的登陆地点是在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一线——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朝方人员连忙向我国求救。
图|在仁川登陆期间,一艘美军舰艇正靠近海堤,将船上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士兵送上堤岸
毛主席眼光长远,怎么会让“仁川登陆”再次重演呢?
1953年春,在美军偷偷摸摸进行联合登陆演习的时候,毛主席指示志愿军前指,对此针对性地展开一系列反登陆作战准备,当时的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志愿军由原来的17个军增加到20个军,以扩充海岸防线的防御战力。在东西海岸附近,水雷、鱼雷艇、海上巡逻大队、海岸炮兵连等迅速部署到位。
同时在朝鲜东西海岸,修建大量的阵地防御工事,光坑道就挖了720余公里,把朝鲜海防阵线和三八线的正面陆防阵线,彻底打造成了“钢铁防线”。
图|志愿军在朝鲜西海岸修飞机场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光被动的防御始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是以,毛主席在要求志愿军做好东西海岸和三八线共同防御准备的同时,尽力筹备一次夏季反击作战,牵扯住敌人的主要军力,让其无法全力从侧翼登陆作战。
其次,借由此战再次给敌人一次重大打击,向敌军展示我军的最新战力,以彻底打消其不该有的野心,让停战协议早日顺利签署。
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起进攻(1951年摄)
1953年第一次夏季反击作战,于当年5月13日开始。
在前后14天的反击作战中,志愿军该部先后对联合国军的20个重要军事目标,发动了29次重大攻势,一路势如破竹,歼灭敌军4100多人(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这一次小规模反击作战,让美军高层彻底放弃了从陆地上取得战果的想法。
而志愿军又对朝鲜东西海岸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布防,从海上突击取得巨大战果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了。
既然事已至此,那就不必再拖延了。
于是在1953年6月前后,美方撇开韩国想要与中朝两国,私下达成停战协议。
可这件事却引得李承晚大为暴怒撂下狠话,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而这正是文章开头所出现的那一幕。
眼见李承晚如此冥顽不灵,我方只得继续用行动打破其幻想,迅速制订了第二次夏季反击作战计划,核心战略是“专打李承晚的韩国军队,对于联合国军,只要他们不动手,我们也不动手。”
1953年5月27日,第二次夏季大反击正式开始,我军在此战中对韩国军队实施了重点歼灭,先后攻占了韩5师第一线团阵地和韩8师局部阵地,俘虏歼灭韩军并韩国民兵总计4万余人。(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李承晚见此,非但没有进行自我反思,反而觉得这是美军故意“出工不出力”,想要狠狠地坑美国一次。
1953年6月15日,美军抛却了以往所有过分的要求,终于就有关一系列问题和我方达成了一致,最重要的遣返战俘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停战谈判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
然而,这样的情况李承晚又怎么肯接受,这不是断了他所有的念想吗?
他决定孤注一掷,四处鼓吹反对停战的言论,在韩国及联合国内部掀起风浪,然后做出了一件让中美双方都没想到的事——私自扣留2.7万余名中朝被俘人员(数据来源为2007年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同时,李承晚还对外宣称,如果事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韩国军队会独自战斗到“取得最后胜利的那一刻”。
战俘的遣返问题是影响和平谈判、结束战争的一个主要障碍
私自扣留战俘,这就代表着中朝与美国两方此前谈定的内容,基本上就没法算数了。
因为遣返战俘这一项,是所有停战谈论事项的基础。如果连在战事中被敌人俘虏的战友,都无法迎回,那还和谈个啥?
李承晚这是打算背弃大靠山美国,独自和志愿军开干了。
李承晚私扣战俘的卑劣举动,让即将到来的和平曙光化为了泡影。
当时的国际舆论对李承晚也是颇多斥责,称其为“出卖和平事业的国际叛徒”与“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于李承晚此举,虽然明面上多番进行谴责,表明要追回战俘,可却没有实际举动。
大概是他们觉得,这是李承晚作的孽,志愿军自己看情况处理就好,联合国军只负责站在一旁看热闹。
再说,在美军将领看来,志愿军连续三年给联合国军“添堵”,这也该风水轮流转了。
志司在了解到情况后,便明白了停战的最后一个“拦路虎”就是李承晚。
于是,我方便决定专门针对李承晚集团,再度发起一轮猛烈进攻,以促成停战协议的顺利签署。
1953年6月20日,彭德怀代表志司致电毛主席,询问是否能推迟停战签字,再给李承晚伪军一次重大打击,以加深敌人内部矛盾,彻底打消李承晚的不正当想法。
毛主席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在收到电报后,迅速回复彭德怀:“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就这样,有了朝鲜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大战——金城战役。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金城一带,集结优势兵力与装备,对韩国军队发起了震天撼地的巨大攻势。
此战,志愿军准备了远超于敌的炮火力量和优势兵力。
在战斗最初的半个小时,就以1100门火炮,对韩军阵地倾泻了1900多吨炮弹,直接摧毁了其近乎一半的地面工事,打得韩国军队斗志皆无。
志愿军顺势展开突击,很轻易地就攻破了好几道防线,打得韩军狼狈不堪,丢下一地尸体。仅仅用了15天时间,便把战线全线向南推进了160余公里。
韩军兵败如山倒,志愿军持续推进。
这一期间,联合国军试图下场,稳固各处防线,妄图帮助韩国军队,重新夺回阵地以恢复最初的均势。
可是我军怎会让其得逞?要是这样子,李承晚又该更加有恃无恐了。
于是,我军依据夺得的阵地,对反扑上来的敌军进行大举阻击,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打退了他们多次重大攻势。
据说,李承晚甚至亲自跑来前线鼓舞士气,可无奈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失去的阵地就是夺不回来,气得他直跳脚!
金城战役中,志愿军超额完成任务,共歼灭敌军达5.2万余人,把韩国号称“国防军主力”的白虎团给彻底报销了(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李承晚眼见韩军损失惨重,还丢失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联合国军使出浑身解数仍旧无法抵御志愿军,这群来自中国的志愿军似乎是打不倒的,反而越打越强。
要是再继续拼下去,说不好到时候连朝韩对峙的均势也无法维持,那自己就真是韩国的罪人了。
到这时候,李承晚终于恢复了清醒,同意就此停战。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中朝代表和联合国军代表于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以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至此,持续了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后,各国军队得以陆续回国,朝鲜半岛重归和平与安宁。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