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何选择13兵团,作为东北边防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南下作战,想要统一朝鲜半岛。不过谁都知道,韩国的背后是美国,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没多久,中央就紧急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也就是志愿军的前身,以应对突发局面。
果不其然,随着美国仁川登陆,半岛形势发生了逆转,战火烧到了鸭绿江附近。美国不仅把第七舰队派到了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还不断派出飞机轰炸中朝边境城市,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从几大野战军来看,第四野战军自然是最合适的。如果从战斗力来说,自然随便从哪个野战军选自然都不是问题。可毕竟第四野战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奋战了几年,而东北和朝鲜半岛相邻,有着相似的气候环境。选派四野的军队,至少省去了适应环境的时间,毕竟冬天的东北可不是谁都可以适应的。
要知道四野下辖四个兵团。分别是萧劲光为司令员的12兵团。程子华为司令员的13兵团。刘亚楼为司令员的14兵团以及邓华为司令员的15兵团。
当时12兵团番号取消了,萧劲光作为新任的海军司令,兵团机关干部摇身一变成改建为了海军司令部。
14兵团也是一样,萧劲光成为了新任的空军司令。14兵团司令部同样改建成了空军领导机关。
那么可选的也就只剩下只剩下13兵团与15兵团。
四野南下江南后,13兵团已经不是原来的13兵团了。本来13兵团也就三个军。分别是第38军、第47军和第49军。后来由于14兵团番号取消了,(第39军和第41军)划归到底13兵团序列之下。
另一个42军留守河南,担负着剿匪作战任务。没多久就调回了东北,准备执行生产建设任务。
13兵团司令部也有所改变,原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接到中央命令,奉调到山西省工作,兵团由第14兵团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调任第13兵团代司令员。
在解放后,38军、39军、40军是中央军委确定的战略预备队,在战争任务结束后,38军、39军都被调到中原地区担任预备队。40军刚刚参加完海南岛战役,正准备开赴河南洛阳驻地。
38军、39军、40军是四野战斗力最强悍的三支部队,号称是四野三虎。
所以军委决定抽调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军以及在东北的42军,外加炮兵第1、第2、第8师等部队,共计2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在兵团司令的人选方面,由邓华代替了黄永胜。就这样,第15兵团机关改为第13兵团机关。
而对于边防军的指挥员,中央军委首选是粟裕,所以虽然他还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争,但是仍然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为此,还专门把四野的两位名将,萧劲光和萧华调了过来,分别担任副司令和副政委。
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先后又有数名将领带着多个兵团入朝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