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2021年2月13日18:33:18历史解密287阅读模式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1955年,新中国开始了授衔。关于授衔自然是话题不少,留下的故事也非常多。正所谓梁山伯排座次,谁都想靠前一点,这个倒是可以理解。不过毕竟评衔是个很挠头的工作,争议和不满总归是存在的。

粟裕授大将很多人不太理解,毕竟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也华东野战军的实际领导者。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关于粟裕为什么只是大将而非元帅,其实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认为粟裕虽然在解放战争期间,功劳不小,官职很高,但毕竟这只是解放战争,而评定军衔,不可能只看这几年。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粟裕虽然参加过南昌起义,但只不过是一个小班长,基本上属于无名小卒。到了红军时期也只不过是一个红十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中粟裕在新四军也只不过是个师长,没有做到师以上官职,也没有多少表现自然减分不少。.

以军事职务来看,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为元帅, 第三野战军代司令粟裕授衔大将自然很合适.

野战军司令都是元帅,副司令当然就是大将人选,而粟裕是代司令当然比副司令高一级,所以大将排名第一位了.。毕竟授衔不能只看一段时间里面的功劳,资历,派系,地域等等,再加上战功,必须综合考虑。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第二种是说粟裕本身是被中央认可的元帅人选,只不过他不在乎名利,再三推迟,最后被授予了大将。

不管怎么说,粟裕的功劳是不可能被人忘记的。

同样一位有争议的萧克授予上将,也很让人不解。萧克是黄埔四期的,毕业后参加了北伐,不久就加入了叶挺的部队,并随之参加了南昌起义。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他的资历够深,级别也不低。他曾担任红6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 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却只是四野的参谋长。

从履历上看,他属于高开低走。如果只看抗日战争,那么他绝对有实力竞争元帅,可从解放战争看,四野参谋长,这个竞争元帅和大将都有点吃力。

关于萧克授衔偏低,主流的说法还是因为他的几次站队,导致他的官职不升反降。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这两位的军衔是定了,不过在当时有一个说法, 那就是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

粟裕和萧克分别排名大将和上将之首。这句话的意思这两位区居于此,如果对自己军衔不满意的话,那么可以对比一下这两位,看是否能够比得过。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当时的任何一员战将,都不会不了解这两位的资历和官职,如果对自己的授衔不满意,先看看是否能够比这两位强。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说法,和虎将许世友有关。

当时许世友对自己的上将军衔不太满意,他是个直肠子,心直口快,直接找到了周恩来,表示自己也有资格凭大将的,但周总理一句话就把他噎了。

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他俩授衔本身就有争议,这样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周总理说:“你看粟裕也只是大将”,言下之意你的老上司才是个大将,你自己掂量吧。许世友又不服气的说道,就算不能跟粟大将相比,至少当个第十大将也是没问题的吧,周总理毫不生气,又回复他,“萧克也只是上将”。

这下许世友就此不说话了,他自然也知道自己跟这两位肯定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