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山北水南为阴”,为什么汉江以南却叫“汉阳”
山南水北为阳。比如说南阳处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山北水南则为阴,如位于华山之北,渭水之南的华阴。从这些以山水方位命名的地点可以看出,很多地名都与相关山脉有关,形式为山脉+阴或阳。在这种地形命名规则下,汉阳显得格外不同。汉阳之“汉”为汉江,可汉阳却处于汉江之南,不是“阳”而是“阴”。那在历史上,汉阳就一直处于汉江以南吗?
一、汉阳的历史
汉阳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位于长江之西,汉江之南,与武昌、汉口并称“武汉三镇”。在交通方面,汉阳是京广铁路与长江水道与京广铁路的交接点,所以交通便利。其可联通蜀、吴、巴、越、豫、湘、陕、桂、鄂九省,号称“九省通衢”。
1.得名“汉阳”之前
汉阳这个地方的开发历史比较悠久。春秋时期,周王在汉水以北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如申国、道国、轸国、郧国等。由于水北为阳,而受封的诸侯王多为姬姓,所以这些诸侯国被称为“汉阳诸姬”。而今汉阳地方大致属于郧国范围。战国初,楚成王攻尽“汉阳诸姬”,汉阳地区成为楚国的属地。
东汉时,汉廷在汉阳置沌阳县,并建郤月、江夏二城。而后至南北朝时期,郤月城先后成为江夏郡治、沙羡县治等,江夏城一度成为江夏郡治和鲁山县治。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不断完善汉阳的基础设施,让其能够良好地发挥军事堡垒以及行政指挥的作用。
2.得名“汉阳”
到了隋朝,隋文帝改沌阳为汉津,隋炀帝又改汉津为汉阳。于是乎,汉阳就此得名。隋炀帝是据汉阳在古汉水之北给汉阳更名。
《尚书·禹贡》曾言“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这就是说古人认为陕西省大安镇的嶓冢山是汉水之源。在嶓冢山以东,水东流为汉水。而后汉水东流,到了汉阳龟山附近又向南汇入长江。这样来看,汉阳的确在古汉水的北方。
3.汉水改道,实为汉阴
汉水汇入长江的一段,曲折狭小,宽窄不一,古代有“曲莫如汉”的说法。加之汉水径流量不小,汉阳地势低平,缺少高山制水,所以汉水的水势不稳定,经常分叉、改道入江。
在宋代,汉水在汉阳的龟山南北两侧就形成了两个入江口。大别山南侧的入江口被称为夏口,由墨水湖与梅子山的两股水流交汇形成。大别山北侧的入江口被称为沙口,有后湖水流流经。
明代初,汉水与许多湖泊连通,与之相关的地名有排沙口、郭师口、黄金口等。明代成化年间,汉水下游连续多年爆发洪水。洪水来势汹汹,沿岸堤防完全没法抵挡。最终洪水便在郭师口和排沙口间涌出,辟出一条新道,东下入长江。
这条新道比起汉水古道来说是不同寻常的。汉水古道又长又弯,还有多个入江口。而汉水新主道只经十里,径直入江,可谓是多快好省。而后有一定的落差,流程较古道缩短至少一半的新道,成了稳定的入江主道。而汉阳城,也变成了汉江以南的城市。按照“山北水南为阴”的命名规则,汉阳应该改名叫“汉阴”。
回顾汉阳的历史,可以发现,在明代成化以前,汉阳的确在汉水之北,是名副其实的“汉阳”。而明代成化之后,汉水改道,汉阳实际成了“汉阴”,而名号未改,这是为什么呢?
二、为什么汉阳不改名?
1.汉水有从汉阳城南入江的支流
虽说汉水的主干道已经在成化年间改道至汉阳城之北,但依然存在从汉阳城南入长江的分支。
据《嘉靖汉阳府志·方域志》:“(永济港)在县治西南二十里,南入大江。”在嘉靖时,汉水有一条入江的分支,即经黄金、琴断、郭师三口,再汇入龙阳湖、墨水湖、太子湖等,最后转永济港,南入长江。永济港居于汉阳西南,可见这是汉水在汉阳南入长江的分支。除此之外,也有从汉阳城南里河口入江的说法。
虽说“山南水北为阳”的命名规则一般适用于河流主道,但汉水也的确存在在汉阳城南入江的分支。如果不是对地名命名十分严格,可以把汉水入江分支考虑进来,这样“汉阳”之名就名副其实了。
2.陕西也有一个“汉阴”
汉阳如果因为汉水改道更名为汉阴呢,那就与陕西的汉阴重名了。陕西汉阴,设立于唐朝至德二年,因其位于汉江的南部而得名。
陕西和湖北,是两个相邻的省份。如果出现重名的辖地,那多少还是有点尴尬的。而汉阴和汉阳,都因为汉水而得名,一个位于汉水中上游,一个位于汉水下游。试想一下,一个人在陕西汉阴坐船,乘着汉水坐船南下,结果到了湖北汉阴,这个人心里是一个什么想法呢?估计是疑惑和不解吧。
基于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考量,汉阳的确不适合改名为“汉阴”。
3.汉阳人对“汉阳”之名有归属感
“汉阳”之名最初见于606年,至成化年间(约1470年)汉水改道,“汉阳”之名已经沿用了八百六十余年。
在唐代,汉阳就已经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商埠。如唐代诗人罗隐《忆夏口》就有云:“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这描述的就是汉阳在唐代港口贸易繁荣,商业发达的情景。
在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曾经驻屯汉阳,汉阳百姓热烈欢迎和支持。岳飞深受感动,不但为汉阳人民提笔写下“精忠报国”,还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提出要“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在明代,汉阳是全国三大茶市之一,经济地位不容小觑。而宣德年间,汉阳知府王静,又写诗褒扬汉阳的十个美景,如江汉朝宗、官湖夜月、金沙落雁、晴川夕照、鹦鹉渔歌、鹤楼晴眺等,用文字总结了汉阳的生态美。
“汉阳”一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汉阳人乃至全国人留下太多的美好的印象。若要因汉水改道而易名“汉阴”,弃“汉阳”之名而不顾,实在可惜。
综上,汉阳并未改名“汉阴”。
如今的汉阳,依然雄踞武汉三镇之一,但相比汉口、武昌来说相当低调。不过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汉阳的确在发展。
交通方面,汉阳在发展“一城四站”、“五环贯通”,致力于便利的交通。
经济方面,坐拥晴川阁、归元禅寺等旅游资源的汉阳,正在整合资源,打造集商、文、游、娱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繁荣的古城汉阳。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嘉靖汉阳府志•方域志》 《汉正街与汉口城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