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瘦腰
“沈约瘦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风流轶事,不理解出处的人常因而以为主人公沈约乃风流潇洒人物,就好像后世由于“唐伯虎点秋香”的戏文就误以为唐寅的“风流”佳人一样。现实上,沈约瘦腰的来历和“风流”二字扯不上半点关系,相反它含有病体消瘦之意。
先人想象中的沈约抽象
“沈约瘦腰”的典故来自沈约的传记,在《梁书》《南史》中均见载。原文粗心如下:沈约想当宰相,大家都觉得很适宜,而梁武帝却一直不允许。于是,沈约就恳求外调,梁武帝又不容许。沈约于是心灰意冷,想告老还乡,但是又担忧皇帝有所不满,所以写了一封信给与他交好的徐勉。信里说道,本人年轻多病,腰肢每月要减少半分,皮带经常要缩紧,希望能告老还乡。
沈约之后,关于沈约瘦腰的说法开端传播,并被赋予了其它含义。在诗文中,“瘦腰”大多时分是写一团体因忧虑所致,身体逐步消瘦,有时分也借以描写女子身体苗条,具有赞誉其仪表之意。同时,也有人将“瘦腰”二字借来描绘细细长长的物体,比方人的皮带之类。另外,“沈约瘦腰”在后世被戏曲和艳情小说普遍援用,以指男女因相思不得,描述日渐消瘦。繁此诸类,常因作者的意图不同而衍生出不同含义。
在历史上,除了沈约瘦腰的典故为人熟知之外,亦有其它不少因病致瘦的记载,以南梁为最。如沈约昭明太子传记云:“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南梁简文帝萧纲所作《赋妥当垆》诗云:“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可见,以“瘦腰”描述病体日渐消瘦在事先很是盛行。
悼亡诗沈约
悼亡诗是中国现代罕见的诗歌体裁之一,本意是“吊唁亡人”,自晋代潘岳悼亡诗失掉普遍传播之后,悼亡诗开端成为丈夫吊唁亡故妻子的诗歌专称。历代文士所著悼亡诗颇多,南梁时期的沈约也曾著《悼亡诗》一首,用以留念他逝去的夫人。那么,悼亡诗沈约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呢?沈约《悼亡诗》如下:
沈约像
悼亡诗·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全诗不过短短几十字,却将沈约心中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流露无遗。诗的前四句以四季循环往复表现自然的永久,到了第五句忽然笔锋一转,收回人生无常,一去不复返的哀叹。而诗的后半局部则着重描画妻子逝去之后的悲凉情境,借景抒情,借“虚座”“空床”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悲伤。沈约诗歌的特点在于“清怨”二字,即凄清幽怨的意思。在沈约之前,悼亡诗大多哀而不伤,而自从沈约的《悼亡诗》传播当前,悼亡诗开端向“既哀且伤”的境界转变。可见,沈氏悼亡诗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沈约之后,唐代的元稹、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吴伟业以及清代的纳兰性德也都写过著名的悼亡诗体裁。其中,苏轼的《江城子》知名度最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可谓字字真情,句句催泪,为沈约之后历代悼亡诗的代表作。
沈约墓
公元513年,一代文豪沈约病逝,享年72岁,谥号“隐”,世称“梁隐候”。那么,沈约死后魂归何处,沈约墓在哪里呢?
沈约画像
据清朝史料记载,沈约墓在今德清县武康镇。据《德清县志》载,沈约的墓地与战国名相蔺相如的庙堂在同一个中央,即武康镇蔺村。蔺村因是蔺相如庙和沈约墓所在而为人所知。近年来,随着各地“文明节”的衰亡,蔺村也开端举行文明节,这使得本来静谧的村庄名声大噪,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为的是瞻仰现代名人;也有不少考古专家和文明名人纷涌而至,想在这里找到他们想要的遗址或灵感,更有不少沈约先人也来此寻根问祖。
遐想当年,沈约身为“竟陵八友”之一,文采斐然,他的诗歌和所著史书皆有创新之处,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史书和诗歌创作。但沈约不只是文士,也是政客,他的政治身价随着梁武帝的登基而抬高,最终做到尚书令。不过,自古伴君如伴虎,沈约原本和梁武帝关系亲密,但萧衍一朝称帝,二人身份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萧衍自傲才名,但实践上的才学造诣远不如沈约,因而对沈约生了妒忌之心。再加上沈约看重门第,屡屡强调门阀的优越性,以致于出身不如沈约的梁武帝对这位昔日老友的忠义之心发生了疑心。沈约深知梁武帝心机深重,因而忧惧不已。虽然梁武帝没有直接杀掉沈约,但沈约却得了心病,不久便死了。于是,便有了昔日所见的沈约墓。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