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催的吕蒙
一部《三国演义》,可谓造就了众多“冤魂”。比如本来雅量非常的周瑜,成了小肚鸡肠的典型,格局宏大的鲁肃,成了“没用的受气包”。当然最惨的是曹操,戏曲舞台上的头号“大白脸”,没事就被拉出来批判一通。
不过,在众多三国“冤魂”中,有一位却显得很特殊,此人便是吕蒙!虽号称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却没法跟周瑜、鲁肃和陆逊相提并论。
且更好玩之处是,明明是吕蒙干掉了三国第一名将关羽,非但没因此享受到历史的掌声、鲜花或美女献吻,反而迎来了铺天盖地的“臭鸡蛋”,被骂了上千年。
哪怕明明《三国志》给了吕蒙“国士之量”的好评,也没法抵挡后世的口诛笔伐。
如明朝大儒李贽,指着吕蒙鼻子吼:妖魔耳……草木同朽腐矣。
蔡东藩显得很理性,说:关公之败,失之过刚,吕蒙虽胜,不能无罪;亲汉贼而仇汉裔,蒙亦何心?此后人之所以深嫉吕,而不能忘怀于鲁子敬也。
可话里话外却是一股子,如何“优雅狠抽吕蒙”的感觉。也就是说,先用鲁肃镇住吕蒙,再贴上关羽这道“镇妖符”,这才一声大喊:弟兄们,吕蒙翻不了身啦,上啊,一起抽他!
那么吕蒙为何如此悲催?难道仅因他干掉了关羽吗?非也非也,其实人们怒骂吕蒙的背后另藏深意,概括说来,似乎就是为了骂这三个人。
二、给老大背锅
皆知,东吴有四大都督。最牛逼的是周郎,一个赤壁之战,便奠定了三国格局。以至于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信,大言不惭地说:是我自己烧的战船,跟周瑜无关。潜台词就是,孙老弟小心周瑜。
刘备也这德行,语重心长地告诫孙权:如今人们只知东吴有周郎,却不知道有妹夫你。潜台词是,妹夫啊,小心周瑜。
鲁肃堪称帝师,赤壁之战后,周瑜要进西川,玩双雄争锋,鲁肃却主导喂养刘备,三国鼎立。最终鲁肃的策略,得到了贯彻和执行。因此,鲁肃是对孙权影响最大的人。
且鲁肃格局很大,他的“榻上对”,跟诸葛亮的“隆中对”,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经常被拿出来比较。
陆逊就更别提了,能在《三国志》中,以臣子身份,独享史官专笔的就两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陆逊!且夷陵之战,号称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凭此战几乎可比肩周瑜了。
再看吕蒙,有两件事最著名。其一是孙权劝学,在老大的关怀和培养下,吕蒙完成了个人蜕变,非常励志。
第二件是擒杀关羽,可惜却拿不上台面。因为当时是吴蜀联盟,而吕蒙却背后捅盟友刀子!尤其还是在关羽仅靠荆州偏师就威震华夏,差点打爆曹魏的情况下,这种阴谋得逞,如何能被讴歌和赞美?
可实际上此事第一责任人,却不是吕蒙,而是孙权!司马懿建议联合东吴,共破关羽时就说过:关羽这么牛逼,孙权绝不会高兴,只要咱操作得当,他必会背后咬死关羽。
所以,吕蒙是替孙权背了锅!毕竟孙权当了“孙大帝”,哪敢公开指着鼻子骂?而骂吕蒙,自然就成了最好的渠道。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不就有孙权不让杀关羽,吕蒙却抗命杀关羽的镜头吗?所以这个锅,吕蒙还要继续替老大背下去。
三、曲笔哀关羽
关羽之死虽有人说,是死于傲慢,还有人说,是死于大意等,但实则却不得不承认,关羽之死,属于三国时期的最大意外!
因为你再牛逼的人也想不,蜀汉国舅爷麋芳,竟然会投降,断了关羽后路。
刘备义子刘封,敢抗“旨”(关羽有假节钺权力,相当于皇帝亲临),见死不救,拒绝发兵!也就是说,麋芳和刘封的行为,才是直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的主因。
《三国演义》中,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三国志》载,刘关张“食则同席,寝则同榻”,反正好得如一个人。可如今刘备的亲戚,却导致了关羽被吕蒙杀掉。自然人们就要“阴谋”,这到底是咋回事了!
且吕蒙偷袭关羽,早有征兆。在刘备得了西川后,孙权索要荆州不成,就派吕蒙夺走了荆州三郡。刘备大怒,亲自坐镇公安,要求关羽夺回来。恰此刻曹操出兵汉中,刘备不得已跟孙权谈判,划定各自地盘后,连忙回了成都。
此事已经暴露出来了吴蜀矛盾,也说明了孙权“不讲武德”!可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却自始至终都忽略了此事,没见到有任何相关措施!
这两点一加,就导致了“阴谋论”盛行。比如刘备早看关羽不顺眼了,比如诸葛亮早想害死关羽等等。因此,无不是骂吕蒙的同时,也提溜出麋芳来骂——吕蒙和麋芳,就这样被捆绑在一起了。究其原因,就是针对刘备和诸葛亮。
其中最冤的是诸葛亮,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跟关羽,的确展现出来了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如“华容道”,已经被普遍解读为,诸葛亮跟关羽,为蜀汉二把手,而展开的争斗,最终以诸葛亮暂时压住关羽而结束。
但历史上的诸葛亮跟关羽,却是一个主政,一个主军(关羽是军事二把手),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就没涉及到军权问题,两人如何能斗得起来?
但这却并不妨碍,人们继续骂吕蒙,谁让吕蒙在这些三国大咖中,段位最低呢。
既然不便公开骂孙权,也不能直接怀疑刘备和诸葛亮“有阴谋”,就只能狠敲着吕蒙这面鼓,为关羽鸣冤。再加上关羽一死,他也就得病死了,再次给了人们想象空间,于是“被关羽追魂”就显得相当精彩和解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