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王朝,仅延续了37年。隋朝兴盛于隋文帝统治时期和杨迪统治初期。然而,自杨迪皇帝发动灾难性的高句丽三征战争以来,国力迅速耗尽,人民生活贫困。最后,全国性的起义把隋朝推向了历史的尽头。那么问题来了,杨迪皇帝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与高句丽战斗到底?追根溯源,得从早年的一次外交采访说起。
大冶七年(611年),杨迪皇帝访问塞北,在突厥领地会见了当时投降隋朝的启民可汗。本来这种外交活动都是象征性的走过场就结束了,但是这次会议发生了一件事。原来,在杨迪皇帝到达之前,高句丽(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存在于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的一个政权)已经派遣使者与土耳其人沟通。杨迪皇帝到达后,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什么,于是他和高句丽的使者一起去拜访。
当杨迪皇帝知道这件事时,他感到不安。他担心如果这两个潜在的北方敌人联手反隋朝,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陪皇帝出行的重臣裴举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于是不失时机地对杨迪皇帝说:“高句丽是周朝姬子的封地,汉晋也属于中国。先帝在世时,对讨伐很感兴趣。陛下怎么能把它变成一片蛮荒之地呢?我应该立即派使者让他们的国王来朝廷,以示对陛下的服从,否则他将派兵讨伐。”杨迪皇帝认为裴举说的很有道理,所以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当隋朝使者来找高句丽时,高句丽国王立即拒绝了。于是,隋朝对高句丽的征服开始了。
大冶八年(612年)至大冶十年(614年),隋朝三次征高句丽,共投入军队近三百万。最终高句丽表面上答应投降,隋朝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才赢得了这场无痛的胜利。
隋朝最初征服高句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其与突厥结盟;第二,为了收复中国的旧领土。但是,为了这两个目的,把自己打到亡国在即的地步,显然代价太大了。那么,杨迪皇帝死在高句丽还有其他原因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上述两个目的之外,杨迪皇帝想保住高句丽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个人权威在第一次失败后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一旦皇帝失去了足够的权威,他往往会受到帝国内部其他军事贵族集团的挑战。613年楚公杨玄干谋反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杨迪皇帝必须尽快完成征服高句丽的目标,以伟大的胜利重建他无懈可击的权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惜一切代价打了很多仗之后,隋朝崩溃,到处呈现亡国的形象。617年,隋朝留在太原,唐国公李渊出兵太原,迅速攻占隋朝都城大兴城(长安)。618年,李渊称帝,中国历史进入唐朝统治时代。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